Off Topic Oct 13

你总结的“更标准”的规律,不适用于“吃的鱼”这句话吗?

我不想岔开,这样搞下去没完没了。

那这个标准岂不是没有普遍性

专注在原句就好,你想讨论别句,可以另开主题。

两个都是正确的,不过是不同语法结构,非要争个谁更好更标准,完全没必要。

我想到的是,是我们的错,我们没能守住一骑红尘妃子笑,也没能守住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抖音的评论中,连“哪”和“那”都没能守住,还有“恩”和“嗯”,
连引号也没守住,「」还是更地道些

差别在于,原句会有人看不懂,加了「是」,我相信全世界看懂的人会更多。

我说「更标准」,就是更多人可以看懂,原句就是可能有人会看不太懂而已。

直角引号也是向日本借鉴的。。。竖排用直角引号和横排用西文引号同时出现的,显然在横排背景下西文引号作为标准更合适。

恕我直言,你有逃避问题之嫌。

你多次强调“更标准”,却在该标准受到反证挑战时,以“不想岔开”为由避而不答。

这恰好证明,你的“标准”根本经不起推敲。

您再看一下我原文,原本就只专注那一句而已,没说别句。我想,这主题应该可以到此为止了,想讨论别句,可以另开主题。

狗头保命
我知道问题的所在了,用法不一样,我们的“的”接在谓语动词后表过去,表强调,楼主的“的”不能接在动词后面(只能接形容词,名词,代词,修饰语,副词)而缺少“是”,否则会让句子没有谓语,导致很不习惯


3 个赞

很有趣的话题,查到阿弥陀佛制作的2024辞典文学类里面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的可以接在动词后,说明这种用法并不是1949年后产生的,而是台湾放弃了这种说法


1 个赞

个人认为原句是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口语表达形式,可能楼主所处的语言环境中这种用法较少。对于现代汉语虚字用法问题,建议多多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

1 个赞

台湾国语是一小撮大部份不会讲北京话的外省人在闽南语海洋里推广“国语”,勉强成功,仍有画虎不成之感。要说更自然的普通话,没有争议是那些生来基本就讲普通话,讲得更接近普通话的人。
不过,普通话因此存在两套标准,是件有趣的事。

看到还有人再回,那我再说一句,#59的deepseek已经讲得很清楚了,a句是口语,b句在书面场合更严谨,这也呼应我在#49的看法。

甚至,deepseek还提出了更精炼的c句,而b句和c句的共通特色就是都有「是」,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原句确实要有「是」,才更显得标准、易理解。

如果什么都要扯地域的话,那你别告诉我,deepseek其实是台湾做的AI,所以认同要有「是」的观点 :rofl:

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会儿追求“真实生活的对话”,一会儿追求“更标准的用法”。

借用DS的说法,你到底追求的是“口语化”,还是追求“书面规范”。

不管口语、书面,我都会加「是」,但从这个讨论串,我认知到,口语确实有人会省略「是」,所以我也增加这一层体会。但书面上,DeepSeek已经说得很清楚,有加「是」更好。

你再看一遍我的结论:

你举我#8的回复,根本张冠李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那个例子纯粹是讲更简单的口语,完全没有提到原句的「是」这个议题。

所以这就是我后来强调,还是专注在原句的原因,不然搞下去没完没了。再回到原句,我上面的回覆应该很清楚了。

这不是张冠李戴,你一面要求别人说话用“更标准的用法”,你自己说话则追求“真实生活的对话”,“清楚明白,大家都听得懂的表达”,你这就是双重标准。

我想问一下,我底下是讨论原句吗?前一篇不是讲过了,看懂有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