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eta】說文解字(綜合版)5.2

中華書局籍合網的小學文獻資料庫,文本化了許多說文版本,也許可以借此了解和比照下。(該資料庫有圖文對照閱覽功能,如果您要參校版本,可以用它,圖文一舉兩得。而且檢索也十分方便

最簡單的比對,是把兩版合於一個文件,排好,再把數據複製到第二欄,把第二欄標點都去掉,EmEditor 針對第二欄,用 “delete duplicate lines” (“include all lines of each duplicate”, “compare adjacent lines only”),留下的就是有差距。

2 个赞

【䍘】字條挺奇怪,所謂大徐本:"䍘,冒也。” 其實,大徐作 “䍘,周行也”,段氏亦注: “各本作周行也”。

不知為啥冒出“冒也”。這其實是鄭玄的說法,而且追究毛鄭的意思,大概以此字當作 “罙” 的假借,並不在講 “䍘” 本身。

這問題可參閱說文詁林「䍘」,衆家對此談論頗為詳細。



這兩個“眀”錯成了“明”。「石經作眀,盖省朙為眀,非从目也。」這樣句意才講得通

5 个赞

嗯,原來文理不通。
附言:這個【目月】字,《玉篇》:“眀,視也。” 指視力,如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屬於引申義。
在石經,不知同時有 ,還是只用 。說不定 原來是個分化字。

2 个赞

报告老大,一处书名号加错。虫部,“蜃”字的段注:

1 个赞

【譌】原來訓 “譌言也”,被改作 “僞言也”。讓人看附註覺得疑惑。

mdx又有《大字典》編輯者案文:

然則看字形演變的楚簡圖片,可知戰國就有 字了。我把這案文刪了。

3 个赞

大約還是因為秦篆寫朙存古,秦隸簡化「囧」作「目」,和隸變有關。《文字學概要》是這麼說的。

我也不信是分化字。「囧」作「目」,除了簡化以外,有趣的是思想上 窗戶與目光 的關係。巫鴻有篇文章講這話題。

1 个赞

以下均为手机上的显示与操作(2022.9.16版本)。
1,自带的字体似乎无法显示某些异体字(如寇的第一个异体)
2,尝试用dicttango重新将原始的完整字库精简,相应的异体字可以显示了。

3,另外,请问是否所有的pua字体都是方块?

1 - 做內嵌字型麻煩,尤其是文本未定,一直在改,字型往往跟不上新版。所以新版我很少上傳。我自己用就不用煩這個。

3 - 字形演變的豆腐塊,要上【小學堂】去查。 小學堂字形演變
小學堂 PUA 跟全宋體不通,本來是圖片,不是電腦字型,無法顯示。它在數據的作用是當虛位,待替換。

@Mastameta 大徐本的文本,原數據到底是不是以藤花謝本為底本的呢?我簡單地對比了籍合網小學文獻資料庫中的《說文解字》藤花謝本的圖像和文本,發現大徐本的文本字形失真處實在很多~籍合網的文本很好地還原了原本的字形。下面贴几例籍合网的文本,原本图像不是很清晰就不贴了 :sweat_smile:




图片

1 个赞

我不在電腦上,但篆形沒問題,是藤本。籍合網的篆文,看來是經過線條標準化。小學堂字形演變裡的所謂 說文 篆文,也是被標準化
關於釋義的文本,只有蔣先生知道具體狀況,我只能描述我關注到的。除了上面提過的按照段本改過之處,這大徐文本,如果刻用通行字,蔣版經常會換成更接近篆文的隸定。比如說,產字,刻本說 从生,蔣改成 从𤯓。同一個字,字形不同。這本身不成問題,也有他的優點。

謝謝解疑。我有一個感到困擾的疑問,就是關於字形,它的取擇有何標準原則,或者通俗地說,有什麼讲究呢?我自個兒覺得,如果要方便日常使用,似乎用通行字好一些,但對字書等古籍來說又有失嚴謹;而如果從嚴謹些的角度來講,忠於原本更佳,但那些刻本各版本的字形,有的又實在太多變體,有些還都是未編碼的字,一時不知如何取擇:face_in_clouds:

各有長處吧。像 “从生” 通行字,適合看隸變。“从𤯓”,適合檢查篆文,尤其是隸定很不像篆文的時候。
我在考慮把這個 “公式" 改成 “从生(𤯓)”。(其實瞧瞧小徐本就看到通行字了。)
關於什麼算是準確的隸定,這是有解讀餘地,我偶爾覺得適合調理字目旁邊的異體字系列,把更準的隸定挪到前面。這mdx一個優點就是這字目系列。這還有改進的空間。
隸定的標準也是個歷史問題。原版mdx基本上是按照 大字典 來決定說文條的主字頭,我不讚成,傳統字書當作訛字、俗字,大字典反而當作正字。

2 个赞

报告老大!发现一处讹误:“當”字,段注“曰”讹为“日”
image
image

1 个赞

茅塞顿开,受教了 :smiley:

good idea !



“又”字的段注部分有一處“䶹(左的初文,見下圖)”訛作了“屮”。
imageunicode:4DB9

1 个赞

釋義用篆文,可以指出,我直接輸入:
image

我印象是大徐、小徐有時也會這樣,看圖像板才會發現。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