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eta】說文解字(綜合版)5.2

完美的版本(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不是论坛的最大财富,
但M兄等各位朋友的身体康健,则是论坛持续兴旺的重大福音。

1 个赞

查“烎”这个字,得到的结果是“㶣”。是不是转跳错了?

这两个字是相同的,可以互相替换。

一般來說,我不列譌字,除非出現在 ‘字形演變’ 的具體例子。或出現在文本,不僅收在字書而已。用意是只列出有代表性的、或接近篆形的異體字。

“烎”字,不符合《說文》 “从火干聲” 的說法,所以《正字通》當作譌字。
我加了跳轉,但不列出來。看來這字只收在《集韻》,不出現在他處。

1 个赞


對比一下下面的段注,似乎蔣先生在大徐本“𦉥(罋)”字的原文後面附的段注有一個字形的錯誤:不是“俗作瓮”,而應是“俗作甕。”

1 个赞

我百度了,这两个字读音和释义都不一样。

如果“烎”字不属于说文解字,能不能也加个字头,里面标注读音、释义和必要的说明,然后转跳到“㶣”字。
又,我在《字源2012》查到:《说文》引《诗》曰:“忧心㶣㶣。”又读作yín,义为光明。《方言》卷十二:“㶣,明也。”郭璞注:“㶣,光也。” 这个义项在《说文解字》里面是没有特别说明的,能不能补充一下?

這附註來自大字典,𦉥條:

就憑這個錯字,大字典說𦉥 “同‘瓮’”,哈哈。再說,𦉥、瓮在《說文》是不同字。

我給甕字加了中介跳轉頁:
image

1 个赞

《方言》“㶣,明也”,段注本已經引上了,沒必要重複。

《字源》說 “㶣” 又讀 yin2。段注:“郭璞、曹憲音淫”,已經提到這個讀音。

yin2 實際上按照《集韻》。《集韻》《廣韻》收的“又讀”超多,《字源》《大字典》等等字典列出來的讀音只是其中小部分而已;要都列出來,那才得了。看《康熙字典》才稍微有感覺。

例如“豰” 字,《集韻》收了九個讀音,哈哈,《字源》列了多少?
要查讀音,可以用《古音匯篡》,說文mdx不必重複這個內容,除非能解決具體的疑問。

附件总是显示404。打不开哈哈

2 个赞

大字典,𦉥字條,不宜說 “同瓮”。假設說 “同甕” 也不妥(等於把 “甕” 當作正體,“𦉥” 當作異體)。不如辭源說 “甕 本字”。水準不同。

大字典挺奇怪,幾乎不用 “本字” 這個觀念。如果去掉引證,只看大字典編輯者的解釋,“本字” 這個說法只出現 30 次左右。你想,60,000 多字頭,這觀念只用了 30 次!辭源,只收了 14,000 字頭,去掉引證, “本字” 觀念用了將近 200 次。大字典只會講 “X同Y”,不用心描述 X 與 Y 之間的具體關係。

链接都失效了,求大大分享

看410楼坛主回帖,耐心等待吧。

深以为然,大字典本來就應該突出其精確性、專業性。之前也聽劉釗老師在網絡講座提到了大字典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刘钊教授“出土资料在大型辞书修订上的意义”

刘钊教授指出,大型辞书指的是大型的字典和词典,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大型辞书主要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虽然有过简单的修订,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囿于种种原因,这两部大型辞书对出土文献资料的利用不够充分。刘教授从出土文献资料的利用角度出发,将《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完善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十四个方面,并列举了大量例证分析了《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存在的解释不圆满、沿用误说、义项缺失、义位过于琐细、书证错误和滞后、缺乏词义内涵溯源、名物词缺少附图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了出土文献资料对于大型辞书修订的意义和重要性。

1 个赞

按照劉老師的話說就是我們還是缺少一本理想的大字典

其实就是说,学界对《说文解字》过度依赖了。然而《说文解字》是东汉时编纂的,距离诸子百家的时代已经有年头了,很多字词含义已经变了。

解释古籍中的词语,应当尽量用靠近该古籍的成书年代的训义例证。读汉书后汉书用《说文解字》问题不大,但更早的古籍则应当更注重利用同时期的出土文献资料。

3 个赞

大佬您好,在搜索“关”字条,上面会出现“笑”字的解释,下面是“關”字的解釋,而直接搜“關”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这算不算问题。

解答见343楼

关 一作為「關/関」異體,亦可為「笑/咲」異體。

“开”字也有【幵/开】異體、【開/开】簡體兩種關係。《正字通》:“幵,俗省作开。”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