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人做了高清版的大修馆大汉和辞典mdx,我意识到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汉和辞典”这一特殊的辞典类型,这类辞典的mdx也十分稀少。正巧最近收了约六七本二手的汉和辞典,算是对其有了粗浅的理解(因为我没有正经学过日语,有些地方可能理解有误,望坛里大神能指点一二)。
众所周知,汉语对日本的语言文字有巨大影响,日本人不仅将自己的语言用汉字和其演变出的假名表示出来,古代日本文人也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汉文(即文言文)阅读能力。到了现代,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古文部分也是汉文和日本古文各一半。然而汉文和汉语并不相等,日本人阅读汉文需要借助返点等工具,将其用日语读出来。比如在日本网站上搜索汉文,原文下通常会有“读法”和“译”(或“现代语译”)两栏,分别对应读法和意思。这里简单找一个例子: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辺の落木 蕭蕭として下り
不尽の長江 滾滾として来る
落ち葉は際限もなく悲しげに散り落ち、
尽きることのない長江の流れはこんこんと迫ってくる。
这里三段就分别对应原文、读法和译文。可以看出,读法基本是固定的,而译文自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这里回到正题,“汉和辞典”主要就是用日语解释的汉文(文言文)辞典。“汉和”两字是这类辞典的充分条件,反过来说,如果辞典名字叫“中日”“汉日”“中和”之类,那它基本就是「中国語」(现代汉语)的辞典。当然,汉和词典也不一定要带“汉和”二字,如角川《字源》与《新字源》、大修馆《汉语林》与《新汉语林》、学研《汉字源》、旺文社《汉字典》等。
汉和辞典能用来解释汉文,其更常用的功能则是当做字典解释汉字本身,或者说在解释日语里的汉字词。日本的“汉检”考试我并不了解,但我猜考试内容里无非也就是这本辞典里的东西——汉字意思、汉字读音和熟语意思(日语的熟语意为汉字词)。
相对比较新的小型或中型汉和辞典都会有常用字(或者是《常用汉字表》内字)的书写笔顺,而且大多有字源解说(辞典内一般叫「なりたち」或「解字」之类),解说内容比较简单,基本就是讲一讲字是形声还是象形会意之类的。有的辞典会在部分字源解说旁附上该字在甲骨文、篆书、隶书等字体里的演变,不过其内容准确性仅供参考,李学勤《字源》等中国人编纂的书可信度要高得多。
由此还产生了一种细分门类,专门给日本小学生学汉字用的汉字辞典,这种辞典才是卖得最火爆的,谁不希望小孩子多认识几个字
干说无益,我拍了一张《旺文社汉和辞典》里“女”字相关的一部分,来详细讲解汉和辞典的结构,以便更能理解其内容和用途。
绝大部分汉和辞典都理所当然用部首排序,最右侧两个竖线之间是“女”部的标题与解说。
往左,“女”部第一个字自然是“女”本身。【女】上侧的“女 0”意为女部0画,下侧“(3)”意为总笔画3画。再往下圈圈里的“常”“教”代表其在常用汉字和教育汉字的范围内。
往下有一排复杂的读音表,首先看方框圈中的“一”“二”“三”,代表这个字的三种音读读音。第一种读音是ジョ,括号里的ヂョ则是旧音,下方圆圈里的“漢”意思是这个读音是汉音,后面的“吴”就是吴音,“惯”就是惯用音。每个读音下方有一个方框圈起来的字,表示该字韵目。方框四角之一会有一个小点,代表这个字的声调,左下、左上、右上、右下分别对应平上去入四声。以读音一为例,其为語目上声。
读音表往下越过横线,おんな和め是女字的两个训读读音,其下两个数字分别对应女字在JIS区点码和JIS码的编号(两者编码方式不同,有的辞典还有Unicode码)。
往左有“中国音”部分,代表这三个读音在现代汉语里对应的发音。要注意的是,汉和辞典并不一定标注某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全部发音,比如“蚌”不标bèng音,“和”只标hé、hè、huò三个音、“蕁”不标xún音等等,只作为参考,毕竟这是本古汉语和日本汉字的辞典。再往左的笔画不用多说,区别只在于有的辞典用手写体,有的辞典用宋体。
再往左是“解字”部分,这里分别给了女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写法。下方的解释大致意思是“象跪地而双手合拢的女人之形,表おんな之意”。“意味”部分首先以读音一二三排序,然后大项123,小项アイウ。需要注意的是,释义最后会标“人名”栏,里面标了这个字在日本人名中可能的读音。“参考”部分,给了一些额外的内容,比如女字这里提到,“女”是平假名“め”的原型。“难读”部分很好理解,熟字训或者非常见读音的用法在这里特别标注。
之后进入熟语部分,这些词基本都是阅读汉文或者日本古文里会遇到的汉字词,日本特有的汉字词会标一个“国”,比如第一个词“女院”就是如此。读音自然只会标日语读音。这其中也会出现一些常用谚语和四字熟语,我这张图没拍到的部分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与“女为悦己者容”的词条,也分别注明其出典自 论语·阳货 和 史记·刺客传 。
—闲聊分隔线—
单字的简单释义,日本一般的国语辞典就有。汉和辞典作为更细分的门类,主编通常是年纪不小的汉学家,其中词条内容,以至很多词条以外的辨析、学习、故事内容、附录,都能让人感觉到这些人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日语辞典和英语词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国家统一编纂的词典,只有一些语言规范性的内容。从历史来看,这可以算是文明实力不够强大造成的遗留,譬如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词怎么写主要看印刷者想怎么印。反观中国,无论玉篇、广韵或康熙字典,皆是奉旨所作,因而至今新华字典、现汉等也由社科院编纂。但日本这种将辞典由出版社自行竞争的手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让辞典百花齐放,想着用各种独特内容吸引消费者。(日本古代的和名类聚抄之类似乎也是奉旨所作,不过我不太了解)
但有一点其实让人很想吐槽,就是外国的书籍普遍太贵了,我学音乐时发现同出版社的原版谱子要30欧,引进版一模一样可能只要30块(如亨乐),日本这些辞典小型的也普遍要2200日语以上,中型的广辞苑之类更是能有上万日元。引进过来之后,虽然出版社的设计师不太会设计封面,但至少价格能买得起。日本这些辞典无论大小几乎都有函套包装,看起来很精致,用起来说好听点则是多了几分仪式感,难听点就是麻烦。每次还要多两步拿函套的操作,大大减小了查词典的意愿,恐怕出版社一开始就是当案头装饰品出的吧
由此在收二手辞典捡漏的时候就有一种捡漏的快感,标价写着2400円,然后三十多块买到,感觉自己好像赚了一样。最后看着溢满的书架,还是电子词典好…(但正如开头所说,汉和的mdx十分稀少,我只知道学研汉字源、角川字源和汉和大辞典有mdx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