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背单词软件可以先一口气把掌握的单词全剔除的吗
支持剔除的没见过,换个思路,支持导入单词本的有很多。
很久没用金山词霸,最近用了一下,挺不错的,没有广告,界面不难看,除了查词外,能背单词,做题等。
忘了具体怎么显示的,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有个测单词量,测完后根据结果推荐你背哪个词书。 注意,测单词的时候,是你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结束。
找到了,测单词量在界面的最下面。不太合理,因为点开更多后,它不在那里,而首页中其它的应用都在“更多”里面。在“更多”里找了几遍没找到,还以为只能测一次呢。
“不背单词”软件就有这个功能,加熟就行,可以批量。
你可以用Anki 兼容全平台和支持免费同步。把掌握的单词剔除就是给单词加标签,或者设定复习日期。至于一口气……就要对单词分类了,比如按等级和难度分成小学和初中……然后就能实现只学习生词了。更重要的是,它有活跃的开发团队和大量的插件支持,当然如果你的python很好,也可以自己写一些有趣的插件。
商用背词软件都不太行,不背单词就是个背考试词的软件。扇贝、墨墨、百词斩都是。
欧陆可以自己添,但他的记忆曲线据说极差,5次掌握就不会再出现。
anki的话……一言难尽,太折腾了。
anki确实有时需要自己管理,但也可用别人的
抛去备考式的学习英文的话,背单词,补习语法本来应是为了先有理解,然后形成内心可组织语块的输入输出辅助工作。
Anki的话,需要一些想象力和代码能力,折腾是因为要想做适合自己的卡片,需要阅读一些语言学习的书籍和理论形成自己的制卡风格:
比如调和词义多寡和词频表,借鉴一些如SAT,GRE,雅思与CEFR考试向的词表——是多查词,还是抽离出来背单词取决于个人了,有的人可能因为不常用英文或是英文输入比较多,不需背单词,只需查词知道词义就行了。
词义是否详细分裂成几张不同卡(如一个例句,一个划斜线的词,一个释义)加一张汇总卡(总体的词义),根据什么辞典,如何描述也是看个人的——
如或是以同义,反义词做成像双链链接的,加以详细定义来说明单词,有一定冗余但对个人来说恰到好处的词汇卡片
抽离出来背单词考虑可有:因为常常看剧而需要理解几千个口语词组,或是阅读文学和文档中常常遇到的物类名词,形容词;常常弄混的单词发音(我试了anki的minimal pairs卡组,感觉还是自己做比较好)或是易混的形近词。
Anki的话我也在用substudy(linux)把想要看的videos和audios转化成cards,在linux适合学英语的应用不多 ,Anki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了。
Anki的话,需要一些想象力和代码能力
说的非常好,我的想象力和代码能力制约了我设置Anki的能力。
我也经常用anki。但anki自带的记忆算法太严格了,弄得我很痛苦。后来我用FSRS,调了一个还行的参数,但用着还是累,不如墨墨的算法舒服。
linux日语学习工具不少,学日语时个人经验——感觉生词较多时一遇生词就添加到anki去,太影响沉浸式学习了,把本应享受内容变成了一种折磨了。
查单词,是否将生词添到anki去也有细节——这个词模模糊糊知道,不怎么影响理解,是查还是不查,是添加到anki类似的词汇表吗?强迫症就会查了并加到anki中去;马虎一些不查不加,一般来说无伤大雅
不过我觉得比较好的做法是渐进式的,先听,或默读一遍或几遍,看自己理解多少,然后划出目前觉得太难的词可以添加到anki或其他词汇工具里去,然后再说这些模棱两可的,查词发现自己理解还行,就不加了;理解有错的再加进词汇工具里去。
义项较多的词,可以用比较简明的辞典做主流,用解释详细的辞典为辅助,注意多义项,超过5个,及5个以上的释义和用法(辞典文本比较长)时,需提取出来时不时读该词的词条解释(不一定非得添加anki)
推荐anki + 语境牌组。非常适合已经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进行高效学习。与市面上的app相比有额外的亮点。
新版anki使用只需三步
- 下载anki。anki-windows最新版 ;anki-安卓最新版;anki-Mac最新版
- 下载牌组。进入网页语境牌组;拉到下面点击"下载/download"按钮
- 打开anki。导入牌组
可直接删除已经掌握的卡片;或者所有基础词;或者某些特定领域(农业、化学、物理等)/特定语境(正式、非正式等)的词
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可根据你的学习记录一键优化学习规划(FSRS)。并不痛苦
也有日语牌组
个人说一些我有些可能冒犯意味的话语,我个人尝试过这些卡组,不过采用有些近似翻译式的学习不是我太喜欢的,释义可能过长导致目标聚焦到中文释义上——Supermemo建议是将词义简明扼要化。
AI分类似乎很简单,但我还是对其幻觉有所质疑,至少我个人要做这样卡组,用TIO辞典选择添加缺失的例句并加关于多释义的词条一个汇总的卡组,,不一定背但常常随机看。
不一定需要每一个词都是这样处理,如果只有一两条释义,则提取出来,一张卡几乎足够了。
不过比较另一个N5-N1单词卡组,蛋卷做的,可定制程度较高,像辞典即时查询功能。我觉得这一卡一释义系列卡组不足就是到学习者手里可定制化比较麻烦——语音,对该卡组删除增添释义和例句等比较复杂。
无论是哪个app,我认为在学的时候都有一个很大的陷阱,即容易变得去记忆”字面到字面“。
如何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学习方式因人而异,但我相信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终目的。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有建立不少概念,语言是人们统一对概念的认知的工具。我们已经建立母语到概念的联系,学习第二语言时应当建立第二语言到概念的联系,而不是到母语的联系。
扯了三段话其实我想说无论是中英释义还是翻译结果,都是辅助性的,不应该是学习的关注重点。(ps要去掉中文释义也只需简单编辑下即可)。
ai幻觉,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它把一个词理解成了同一个词的另一个义项。因此,在最新的一版中,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以及适当降低topp或temperature就能显著改善。(说起来到底为什么要用ai,就是因为原生数据不够。)。且ai幻觉在卡片学习这个环境下并不会使用户构建错误认知,因为有绝对正确的词典信息在,用户会发现这是错的。
个人做卡其实很麻烦,更别说卡的维护了(比如认知更新发现卡片做的有缺陷)。
这两个日语、英语牌组相当于把权威词典根据词频做成了牌组,完全去除了用户要自己手动维护的麻烦。
勉勉强强吧,看个需吧,毕竟学习是个人认知上的事情。
提一下翻译问题是因为见过中文词汇内涵义干扰了外语词汇内涵义理解的现象。
我认为处理方式较好的是采用SYN(US) — Oxford American Writer’s Thesaurus (American English Thesaurus) 对用例句和多个多义词近似建立概念联系网,比用双语翻译,或是单一线程理解某个概念要好一些
用了韦氏辞典一段时间,感觉对比像牛津10词典两者需要稍稍调和一些,ESL辞典和母语者辞典各有出彩,ESL辞典在一些词释义少,或是突然啰嗦起来,词组比较多,较为全,而母语者辞典在不少词上释义增多且比较深刻。
修改:仔细看了下anki字段,相比以前版本修改了不少,不过应该是能正则删除一些字段的内容,做些调整来客制化一部分。试过AI对TIO辞典不同语句分类,感觉远胜过AI生成句,不过这样费用就有些多了。
缺点目前是介绍不足,卡片量大,仅支援两三本词典。只有日语和英语。感觉可以出德语法语系列的,不过需要挑选词典和词表了
主线应该是:设计、数据处理(提取、存储、增强)、制卡、展现
我是这样做的:确定卡片有哪些字段;找相关资源(词典mdx,词频表txt/excel等);用python提取数据;存到sql数据库;对部分数据用ai增强;数据后处理后结合ankiconnect做成anki卡片;用html/css/js进行展示。每个阶段也都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处理
谢谢提供处理词典成卡片的思路,个人似乎目前求全的话只能这样做了。除非有一堆开发者,辞书学家,语言学家联合开发,目前找一个既注重语境(语料抽取考察词汇理解),又注意词义多寡,掌握程度像vocabulary.com这样(但是记忆算法有些不合适)背单词app太费事了,目前来说这是中文社区最用心的背单词资源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