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024
《国语辞典》
【葵藿】
ㄎㄨㄟˊ ㄏㄨㄛˋ
1.葵,向日葵。藿,角豆的花叶。葵、藿二者皆有向阳特性,古人用以表示臣下对君主的忠诚。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2.思慕。宋˙田锡˙泰山父老望登封赋:“桑榆之景方暮,葵藿之心迭倾。”
[校记]此葵非向日葵。《汉语大词典》“葵藿”:“指葵与藿,均为菜名。”
葵藿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78209&word=葵藿
按:22-6-2024复核,未改。
《国语辞典》把“葵藿”的“葵”解释为“向日葵”,可以说是常识性的错误。向日葵是明末才传入中国的。明朝以前的古籍所提到的“葵”,当然不可能是“向日葵”。
向日葵不是我国古代所说的葵。有关葵的种种古代的故事和出典,与向日葵都没有关系,把它们牵扯在一起,可以说是常识性的错误。
(略)
“葵之与日”的葵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蔬菜植物,习称为葵菜。又以生长时期不同,分别叫做春葵、秋葵和冬葵。《诗经· 豳风》已有“七月亨葵及菽”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于葵更有详细的叙述。现在南北各地也还有少量栽培,苗供蔬菜用,种子叫做冬葵子,供药用。
(略)
真正说到向日葵的古籍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是明末学者赵崡所著《植品》,该书出版于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其中明确写道:
“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
寻找古代中国国菜 - 葵 (三)
(略)
向日葵是明代以来的舶来品,却经常鸠占鹊巢地顶了它的名字。向日葵不可能在《诗经》、汉乐府大量出现,而且作为当时的五菜之主。葵菜主要是吃其叶,作羹时汤液粘稠爽滑,向日葵叶却不可食,也没有爽滑的特性。
(略)
其实,葵菜离开中原后在边远地区一直保存着,今天的贵州、湖南、江西、四川依然种食葵菜,称为冬寒菜、冬欢菜或冬莧菜。叶子是七角型的, 很肥大。葵菜叶在鲍照《园葵赋》中更有豚耳、鸭掌之喻(《鲍明远集》卷2)。《四川方言詞典》中註明冬莧菜即冬葵,又 叫冬寒菜。中国植物志:“冬葵 Malva crispa Linn. (Malva verticillata L. var. crispa L.)”,亦证实葵菜就是冬寒菜。(中国植物志的相关信息:http://frps.eflora.cn/frps/Malva%20crispa)
笔者曾经就此问题请教、求证一位四川籍朋友Q。Q证实,他在四川农村插队时这种冬寒菜到处都是,南宋时诗人刘克庄也有一首咏葵的诗: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园荒也突出它野生的环境,野生表达它的顽强,这叫粗生粗长。据Q介绍,葵菜在当地主要用来烧稀饭或做汤。做汤时汤就像勾了芡粉一样,粘稠爽滑,味道很不错。现在网络以讹传讹的所谓葵菜照片很多,以下是经这位朋友核实确定为冬寒菜或葵菜的网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