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鹜”还是“趋之若骛”?


感觉这种说法完全不可信,没见到别的辞书有这种说法或是证据。大家怎么看?

可以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这个我也看到了,但这只能说明现代汉语中只能用“趋之若鹜”。我好奇的是截图中的说法到底有什么根据?

在我查找的古代文献中,两个字都有用的,但是从成语本意来讲,用鹜的可能性比较大,也比较有说服力。趋之若鹜/騖这个词想表达的意思(即本意)是很多人一起追赶一个事物,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强调的是追逐的人很“多”,而騖这个字是急速、快速的意思,如果是趋之若騖,那就是说追逐得“快”,强调的是速度。我觉得按本意的话,显然是鹜更为合适。为什么鹜解释成鸭子反而更为合适呢?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群鸭子觅食的场景,如果一群鸭子看到一个食物,就会一起很快地往那个食物面前跑,所以趋之若鹜不仅包含了快,还包含了多,因此鹜最为合适,你想象一下就明白了。

1 个赞

1.楼主引的图像是什么书?可以注明书名吧?
这书没举例,没有证据,就根本不必讨论。

2.4楼说古书有“趨之若騖”,可以举例吗?

《台湾教育部成语典》
詞 語 趨之若騖
頻 次 4
工 具 書

實用成語辭典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
中國成語大辭典
成語辨正辭典

《台湾教育部成语典》的词频表错字连篇,说这些书有,未必可信。《中国成语大辞典》我没发现有。《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和《成语辨正辞典》也许是引错误的成语而辩证。

除了楼主引的图像,我只见过《汉英大词典》有,明显是错字。

假如看过人喂鸡的,就知道什么是“趋之若鹜”。

还有“趋若凫”。“凫”截然不可能是“騖”的错字。

史记有:

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1 个赞

截图为《汉语理据词典》。

检索基本古籍库,二者出现频率几乎相等

ZN5D9QLJ{CCHI~_X3_IBE`N

Y3}183X%`PEGG@8Z}48RB

尚未對照原書

1 个赞

可能我没说清楚。我不是要找在古籍中有没有“趋之若骛”的用例。我相信有。但有并不表示用对了,很可能是抄录失误。我想知道的是我截图中的所谓“本作”云云是否确有出处。因为,我虽然不大相信这种说法,但总觉得作者不能凭空胡诌吧。

1 个赞

趋之若鹜,好高骛远。

你截图中的那个词典的解释确实存在问题,“趋之若鹜”为“趋之若骛”之误这种说法没有确切证据,在我查找的文献中,韩愈最早用了趋之若鹜/骛这个词,但是这是根据清代嘉庆刻本来看的,不能代表或不等于原来的写法,韩愈之后就是明代陆采的《正学编》里用了趋之若鹜,这是明代刊本。


2 个赞

第二个笔画虽然连在一起,但是仔细看确实下面是鸟而不是马

而且根据上下文语境,趋之若鹜强调追逐的人多,如果只是强调快,就不完全符合语境,趋之若鹜既有快的意思,也有多的意思。综上,我觉得很难说到底哪一个绝对错误,我倾向于认为如果作者没有指追逐某个事物的人很多的话,只是强调快,趋之若骛可以用,但是如果作者有指追逐某个事物的人非常多的话,那就必须得用趋之若鹜。而且,我觉得趋之若骛这种语法也有问题,若是“好像”的意思,一般而言,若X的X常为名词,比如灿若星辰,很少有跟着形容词或动词的,即使是跟着动词,也都是动词作名词用,从语法合理性讲,似乎鹜字更好一些,因为鹜绝对是名词。我是比较倾向于趋之若鹜是对的,但是因为古籍中两者都有用,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有刻工刻印书时刻错了的可能,或者作者笔误的可能,但是从词意和语法来看,我倾向于认为趋之若鹜才是对的。


作者這樣解釋是不通的。
《史記·貨殖列傳》現存版本此句確實寫作「 走死地如騖者」,這大概也是上述作者認為「本作 趨之若騖」的依據。然而他對《史記》的理解是錯誤的。
理由:「騖」字的本義是「亂跑」,並非作者解釋的「追趕」。「 走死地如騖者」,這句是形容時人為求財貨而狼奔豕突之狂態,和現在常見的成語「趨之若鶩」中一般訓為「鴨類」的「鶩」字不同。「騖名」、「騖利」也是古時習見的詞語,不能簡單理解為「鶩」的訛字。

這是一個複雜的語言現象,幾句話難以解釋清楚。總之,我認為這兩種寫法應並列看待。在《史記》用「騖」,在成語使用「鶩」,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史記》這句話衹可能是這個成語的間接來源,況且後人完全可以新造一個「趨之若鶩(鴨)」的形容語,未必本乎《史記》。依照現代通行漢語標準,在成語中應該寫作「趨之若鶩」。

1 个赞

13楼能引用书证,令人赞赏,但是说“韩愈最早用了趋之若鹜/骛这个词”,不确。13楼所引的是《读韩记疑》,那是清朝人研究韩愈的著作,不是《韩愈集》的原文。

《續修四庫》1310册(集)“讀韓記疑十卷首一卷”,(清)王元啓 撰。

“趋之若鹜”和“趋之若骛”很容易混淆,到底是哪个误为哪个?断言“趋之若骛”误为“趋之若鹜”,恐怕是武断了。

《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中华书局简体字版页4156)按:《二十四史全译24(汉大)》4851作“趨之若騖”,电子版《四库全书》作“趨之若鶩”。

《明史·佛郎机传》:“闽、粤商人趋之若鹜。”(中华书局简体字版页5649)按:《二十四史全译24(汉大)》6807作“趨之若騖”,电子版《四库全书》作“趨之若騖”。

谢谢指出韩愈那处之误,是数据库出错了,误把这本书断入唐代,其实应该是在清代,我因为是第一次参与回复,不太习惯论坛界面,所以简单说了下想法,其实应该把出处之类的说得清楚更好一些

1 个赞

大体上,我同意兄台这个看法。

不过现在“趋之若鹜”已经定形,我个人就不会再用“趋之若骛”,以免别人以为我误用成语。

兄台的帖子写得很认真了,网上帖子因为写得比较快,偶尔出错,在所难免。

少实兄于此坛贡献颇多,甚佩甚佩!

看豆瓣上这本词典14年版的评价不高耶
,书中说「啤酒」是因为避「屄」字而译「啤」,感觉…:sweat_smile: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