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是不是告吹了

陆老神仙的微博_微博 (weibo.com)

2 个赞

点不开,微博有转载网站问题,直接叫写微博网名就好了,麻烦再留言下

微博名 陆老神仙

1 个赞

《英汉大词典》编纂处部分仝仁恭祝主编 @陆老神仙 生日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Dr Boarhead盗号跪发

1 个赞

肯定不会有的,消耗时间精力成本,再看看北上广的房价,写本字典还不如某东方直播带货了,就算有人想接过衣钵,团队也不答应啊,将来交给AI算法来解决了,一个时代过去了

2 个赞

最近他又回归了,隔壁开更了。

在大会出版论坛上,四家协办单位从各自的角度报告了最新研发的词典产品,分享了他们在数字辞书开发方面的进展。商务印书馆郄一帆以“新时代的词典编辑与出版——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为例”为题,阐述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的修订。上海译文出版社程林作了题为“传播经典 沟通中西——以中西文化互鉴为出发点做好词典编纂工作”的大会发言,聚焦拟于2025年出版的 《英汉大词典》(第3版) 的编纂与修订情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邹皛白以“外研社的辞书数字化探索”为题,分享了外研社在辞书数字化出版方面的经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春明作了题为“外教社辞书数字出版:所思与所为”的报告,重点回顾了外教社在辞书出版方面的几个数字化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辞书数字出版的特色。

词典的编者,我佩服陆谷孙、惠宇,不佩服吴光华。

当词典的主编,需要学力、精力和毅力。

陆谷孙把那么厚的《英汉大词典》整本改了一遍。要有能力改,有精力改,还要乐意改,有毅力改完啊。现在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我记得看过《英汉大词典》第3版编辑的讨论,是想用网络集体编辑的方法编。这样编,主编的面子和魄力假如够大,指挥得动人,能控制进度,就没问题。假如主编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也叫不动人,参与的人也拖拖拉拉,最后就会一事无成。我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别人也不怎么积极,我干嘛那么积极呢?是吧?

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香港《明报月刊》的这个访谈录。

打翻了墨水瓶的主編 《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访谈录
香港明报月刊

吴光华的《汉英大词典》,有些错误很明显,但是到了第三版还在那里,没有改。我认为吴光华没有通读整本词典,别说改一遍了。我不怀疑他的学力,但是认为他没有付出陆谷孙那样的精力。

4 个赞

吴光华的词典很多标音都是错误的,翻译是东抄西抄的,词条是不断扩充的,修订错误是几乎没做的。

词典里一大堆科技词,语文词反而不是大多数,对一般人没什么用。真的需要科技词的,我想也是用搜索引擎为多,应该不需要他不严谨的词典,世纪汉英和汉英大都是沉重昂贵的大部头,真不知道他的词典销售群体。

专业翻译们用得到质量不佳、定位不明的词典么?感觉很多大词典像是政治献礼,习主席的书柜上酒摆着英汉大,汉英大,汉语大词典等等之类的大部头工具书,有好多部好多卷。

2 个赞

这个时代 不是出陆谷孙的时代了!!!一个人不为名利编一本真正的词典,要付出多少心血!如果家里没有矿,没有背景,什么样的人才能弄下去?!!

现在来看 老一辈的观念多少都有些落伍了 我们现在在词典里面看到的都是琐碎的用法 只见木不见林 看完一个单词对它的用法很难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可能 现在的词典的唯一作用就是查阅吧 跟别的没关系

这年头谁还会去编字典,尤其是双语字典,根本是浪费时间。编纂者的水平也有限,不是一流的英语学者。编出来也是残次品。官方一顿吹捧,欺骗学习者。靠英汉字典肯定学不好。

英汉大词典新英汉词典都是时代的产物,当年英语“好”的人屈指可数,而且信息匮乏,学习材料更是稀缺。现在不同了,网上的资料多到看不过来。而且,作为超级大国总要有一两本双语词典撑场面,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国际身份呢?有了这一两部也就一劳永逸了。而且现在学习资源多的是,网上随便一查就能得到丰富的释义和例句,谁还去翻纸质字典呢。

1 个赞

这张照片至少是十年前的吧。

确实是这样 不过 如果是自己的科技 文化 军事等配不上自己的大国地位 那在别人眼里 还是啥也不是 像加拿大 澳大利亚够大吧 别人说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吧

加拿大澳大利亚最多都是中等国家,中国不一样,超级大国,比肩美利坚。没有一两本字典怎么成?至于质量怎样,那是另一回事。中国人编的字典没听说在海外有多少影响力。汉英可能还有点销路,可以帮老外学汉语,英汉肯定无人问津。

国人编的词典 很大程度上是翻译 跟编距离太远了 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虽然参考了众多的词典 但还是离不开翻译 所以像老美那样输出文化 还真是没那么容易 现在的中国 虽大 但是虚胖而已 很难称得上啥大国

抄和翻译是肯定的,谁也没有时间去搜集第一手的语言材料。大型双语字典是撑门面用的,没有肯定不行,但是有了也不会利用,装样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