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j
1
我知道"好不容易"是个例外 ,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例外 的吗 ?
或有什么规则 ?
副问题 :
这种情况应该以什么词典为标准 ,
如果没有 ,
以词典为标准这事是否值得探讨 ,
因可假设其它词也遗漏重要部分。
请感受一下例子 ,
再看补充的问题。
例如(以下的"好不"=“好” ?) :
1)他好不听话 !
2)我好不愉快 !
3)她好不好心 , 所有人都知道。
4)好不刚好呀 !
5)你好不天真可爱呐 !
6)好不良心的举动喔 !
7)哇 , 好不认输的个性 !
8)那边那个垃圾桶 , 好不干净 !
9)吃了冰棒 , 好不过瘾 , 再吃一个 !
感谢解答。
Perf
3
从古义衍生好点。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
嚴重的戰敗。《三國演義》第一○回:「李傕、郭汜令張濟引軍趕馬騰,樊稠引軍趕韓遂,西涼軍大敗。」
”使(對方)遭受嚴重的失敗。“没看到古义吧
ssj
5
这里的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 ,
第一 ,
我确实想知道"好不"的意思。
(这个在下面的探讨点)
而另一方面 ,
其实未必一定要是词典 ,
我想知道遇到这种同类问题的时候 ,
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首先有一个问题 ,
一个用法无歧义 ,
是因为约定俗成 ,
还是因为标准化。
而标准化的方面 ,
我认为词典扮演的角色很是重要。
语境自然很重要 ,
但是给不同的语境提供一个释义 ,
我认为同样重要 ,
而这恰好是词典的功能——释义。
一个不提供标准化 ,
也不提供释义组的
词典 ,
它的功能是什么呢 ?
当然"好不"未必是最好的例子 ,
也可能是词典少有的特例 ,
但它有个探讨点 ,
这个词条
是包括了"好+不" ,
还是仅仅"好不+" ?
第一形式如同"不够" ,
而词典一般有收入。
至于常不常用 ,
我认为它比词典的某些词汇更可能出现 ,
至少小说绝对有可能出现 ,
而如果不出现 ,
其中一个可能性是有歧义 ,
所以就需要消除歧义 ,
为它基本可能的语境提供释义。
那么释意的标准又来自哪里呢 ?
感谢意见。
感觉大家都特别喜欢用假字典,最权威、最规范的现成MDX词典却不用,可惜了论坛的资源。
好不: 修饰一些双音节形容词,表示程度深(带感叹语气)。
用法说明: “好不+形容词”和“好+形容词”意思相同,都表示肯定,如“好不威风”和“好威风”都是“很威风”的意思。只有“好不容易”和“好容易”情况较特殊:用在动词前或用在转折复句的前一分句时,都表示“不容易”;“好容易”单独作谓语或补语时,往往表示“很容易”。
大败:
①遭到惨重失败。
球队大败而归
②使(对方)遭到惨重失败。
大败来犯之敌 | 大败对方球队
大胜:获得全面性胜利。
2 Likes
ssj
8
请问以上例句有多少个"好不"=“好” ?
如果需要语境 ,
说明它是有歧义的 ,
也就是 “好不+” 及 “好+不” ,
参考 #5 , #7。
感谢。
ssj
9
其实这两种义项
就是基本可能会遇到的两种语境问题 ,
个人认为并不太专 ,
当然这还得靠统计。
这里来问问真正的问题吧 ,
想请问前辈 ,
市面上的词典有多大比率有这两个义项 ,
至少最新版的《现汉》有吗 ?
(我只有旧版mdx)
(参考#6)
以及是否可以把《现汉》当成标准 ?
感谢。
呃,,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辨吧…
无非也就两种含义,词典也都会告诉你。
1.犹多么,很。2.很不,甚不。表示强调否定。《汉语大词典》
副问题我是赞同楼上看法的,词典能够、应该告诉你的,其实就这么多,音义而已。
至于“规则”,甚至于更深层的逻辑,这不在词典功能之列。因此,“以什么词典为标准”这个问题,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回到问题本身。
1.“好不容易”其实不是什么例外。
2.类似现象多得很。
3.有其规则,或者说逻辑。
好不=很不。很好理解,就是副+形。
好不=好、很、多么。作何解?
——“羡余”现象,即表达形式大于或超出语义内容,形成了信息冗余。
所谓“好不”,想表达的其实只有“好”而已。“不”字属“配字”,并不表义,但却有凑足音节的作用。可看做一种修辞手法。
“好不”背后的规则即是如此。相似现象也颇多,如:
相逢一笑泯恩仇、虽然如此、凯旋而归(加粗字不表义)
具体到“好不容易”,就更复杂一些。因为它可能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属于副+形。
而是也属于“羡余”现象,“好不容易”其实就等于“好容易”。
这与现代的使用习惯不太相符。但可以从白话小说中找到例证,如《红楼梦》中,全篇只有“好容易”而无“好不容易”。
但但但,就算理解了“好容易”其实就是“好不容易”的原始形态,但“好容易”又要怎么理解呢?
为什么“好容易”其实表达得是“很不容易”?——还是修辞,反语。
即用讽刺的态度表达相反的含义。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用“你真聪明”来表达“你真笨”、用“好讲理”表达“好蛮横”。
同此理,“好容易”其实表达的是“很不容易”。
又因“羡余”现象,“好容易”演变为“好不容易”。
参考文献
汉语“羡余”现象的本质及其修辞功能
“好容易”与“好不容易” 吴娴
1 Like
这两个同义应该都知道。主要还是“大败”的含义?
这也算老生常谈了,感觉也没什么好说的。
就两种释义,一个自己失败,一个使别人失败。从以往的字书中都能找到。
敗,覆也。——《爾雅釋言》 侯車敗。——《左傳僖公十五年》
敗,破也。——《吕覽義賞》注。敗楚人於城濮。
ssj
13
其实只要让我知道它有歧义就足够了。
简单而言 ,
就是当遇到两个词典的两个不同释义时 ,
(参考#6)
何者为标准 ,
望前辈提点。
emm,虽然你对这个“标准”很执着。但问题是,我没觉得这些个词典的释义有什么不同啊,
表达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内涵是一样的啊。
你总得先举个例子,哪个词,哪两个词典的释义完全相左
就,真遇到了。我也没法跟你说哪个为标准。毕竟,谁能保证,某本书一定完全正确呢?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多本比较、判断。
1 Like
ssj
16
不是对"标准"执着 ,
只不过"性格"执着 ,
改进中。
只是 ,
如果按照释义 ,
不就是 “好不+卫生” = “好+卫生” 了吗 ?
请问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感谢。
这个,语言啊,虽然有语言学。但是语言并不是门严丝合缝的学问。
并不适合像套用公式一样把释义套进去。
“好不卫生”究竟是在说“很不卫生”、还是“很卫生”,只对着这四个字就一定要下个判断,并要分个高低对错的话,那未免也太书呆子气了吧。
我相信,现实中用“好不卫生”表达“很不卫生”的人,一定比表达“很卫生”的多不少。
但那并不代表用它来表达“很卫生”就是错的。
“人是语言和概念的主人,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只是用的话,自然你想怎么用就可以这么用。
但如果你寻求的是“好不”+某种词时,表达“很不”的含义;什么情况下又代表“很”。
这种规律可能也会有人在研究,去查相关的论文吧。
上传两篇找到的论文,可能对你的兴趣有帮助。
*1.现代汉语“好不X”的考察_杨丽萍.pdf (2.0 MB) *
此篇分别探究了“好不”的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形式后跟词语的性质
2.“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探析_文静.pdf (2.2 MB)
这篇则有“好不”三种形式(肯定、否定、肯否)分别在语料库中的占比及使用频率
1 Like
Perf
18
一些词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意义,实则是增加了沟通成本、学习成本以及模糊性。日常真要使用,最好是用有比较长时间传承的,比如那个大败的释义。
学书法的人对于字体的演化是了解深的,个人感觉词大部分词典对于词义的源头及演化的体现还是少了点点。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应该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同一个词语,近代汉语的词义,不应该被现代汉语发展出既有原来意义又有完全相反意义的词义。
1 Like
zc2022
19
我不是什么前辈,远远不是,只是把前辈的观点复述一下罢了。你的问题都太概括或者说太抽象了,我也不敢给出什么回答。这里挑一个能回答的:
——有。
词典是语言现象的记录本。除非你要参加语文考试或从事文书工作,否则没有十足的必要把它当作标准。通常只要依靠语感(乔姆斯基认为其背后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就能够顺畅交流。至于普遍语法是怎么一回事,我说不清楚。就这个问题来说,普遍语法可以明确划分“好不”在“很”与“很不”含义上的区别,而不只是说有几种情况再举一点例子。——不过这需要大量的研究。
刚才查了一下,发现研究这个问题的文章已经有一些了,这里上传一篇我觉得很好而且有门径价值的,可供参考。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pdf (275.6 KB)
1 Like
ssj
20
当然 ,
我知道现在对"词"还有一定的争议 ,
且词典也没办法全收录 ,
(如"好+不"放到"好不+"的词义的恰当性)
这里不谈。
不过 ,
这里只明确表明"多么" ,
而没明确表明"多么不" ,
不是容易让人误解吗 ?
会让人以为"好+不"被"好不+“覆盖了 ,
普遍只留下一个意思 ,
(如"水手"覆盖了"水+手”)
当和《汉语大词典》互对时 ,
则会让人产生疑惑 ,
特别是查询从未用过的词时。
或者 ,
它已经假设查询者对"好不"有一定的了解 ?
也就是词典的公理部分 ,
那么就好说。
(这里需要小小澄清一下 ,
我这里虽然以"好不"为例 ,
其实也涉及了同类的问题 ,
了解一下词典的释义习惯 ,
了解一下读取词典的方式 ,
了解一下大家推荐的词典 ,
了解了解一下。)
感谢。
7Ler
21
“不”比作“but”就好理解了
好不热闹,好不容易,“好不”事实上是表示与想象相违,惊讶的含义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