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eta】說文解字(綜合版)4.24

哈哈,纵有心,也无力。这个字典已经很好了,并且仍在进化,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也未必成熟,所以还是保持统一的好。

1 个赞

这个是2015年的说文解字注吗?

1 个赞


段注应该是洛故切,写成了恪故切

2 个赞

經過 macro 比對,發現段本反切有五百條跟釋文中反切核不上。不知為啥,很多“余”字亂換成 “餘” 字。最常見的是 “烏” 誤作 “鳥”(師大的說文網也有很多這個錯誤。)
大多問題應當解決了,但釋文中本身也有錯字,可以留意。

4 个赞

感谢修复问题!可能是原数据OCR校对的问题,我看图像版里这个“洛”三点水地下那个点特别长,确实有点像“恪”,乌鸟应该也是一样的问题

嗯嗯。反切信息原來是套上去的。
烏、鳥 兩音截然不同,是大錯。鳥瞰韻書反切,鳥字罕見,整個《廣韻》只出現三次,而且僅在反切下字;反切上字有 烏(八十幾次),沒有鳥。

臍 字條,大徐本附註:“齋之或从次作粢也”,文理不通。改成“󷈸”(从齊从米)。參見語大字典 臍 字條。 改成:“𪗉之或从次作秶也”。

樊 字條,段注: 驇各本譌驇➔驇各本譌鷙(从鳥)。大徐本附註:段玉裁改「鷙」為「騺」➔驇

嬎 字條,段注本中的“嬔”(加點),不合文理及刻本。我都換成“嬎”(無點)。
大徐本附註:“小徐及段氏校本俱作嬔(加點)”,這句我刪了。只有小徐本篆文从“兔”。段注本篆文其實从“免”(少了一條足)。

1 个赞

臍,所謂”大徐本附註“其實是蔣門馬先生的註。句中的字有錯,M大改的上齊下米,其實應改為上齊下禾;蔣註”粢“應改為上次下禾。下面是《金文編》原文:

1 个赞

謝謝指正。大字典 引《金文編》作 “⿱齊米”,蔣門馬先生拷貝大字典,錯字也複製了。image

像章太炎對 “粢” 字的講解,歸於 “𪗉” 題目。
image

1 个赞

反饋一下:「㱿」字大小徐的注文混入了正文。請見下圖:

1 个赞

謝謝指點。這個 “臣按” 出現 6 次,都修了。
其中 3 條(萇、蒚、槭 字條),有“臣鍇按”,接著又有“臣按”。是否有點奇怪?

其實不只這三條,小徐本反復加按語的例子也不少,或作「臣按」、或作「臣又按」、或「今按」,可見這些按語並非同時所作,當是不同時間的增補。且看「又按」的內容,有許多都是對前一的按語的補充說明,這點似乎也能說明這一點。具體可見「蔆」字,小徐作了五次按語~

1 个赞

查“余”、“嘼”等字,字型演变错位。
DictTango app


mdict app


mdict app应该是表现最好的,但是“余”的字型演变为什么没换行显示呢?看了下源文件,没看出所以然。

mdict pc、DictTango pc正确换行,但箭头所指处出问题了。


嘼 是標籤問題,修了。

余 字條本身應當無事,只不過有時字形演變圖片會 ‘鉤’ 到右上角的 “上下” 鏈接。窗口放寬、縮窄就會 ‘脫鉤’,變正常。
這個問題我早知道,但不敢決絕,恐怕顧此失彼。比方說把它改成 position absolute,就不會跟字形演變撞在一起,但我盡量避開用 position absolute。

2 个赞

@Mastameta 看今日的更新包,您好像只修改了小徐的,大徐的似乎忘了更改了呢。

徐鉉校訂(中華書局)
image
“苦角切” 搬到反切區。“𡉉,苦江切” 標 “鉉注”。

3 个赞

您观察得真细致,一看就是做学问的人。

最好不要这样处理。小徐本也有:“臣按:𡉉音口江反,又刻學反。”因此,“𡉉,苦江切” 并不一定是徐铉所独有。还是按大徐本原样,把“苦角切。𡉉,苦江切” 都作为注来处理比较好。

我理解您的觀念。我只講具體格式方案。在該 mdx 的“大徐”本,不管是徐鉉所言(“臣鉉案”、“臣鉉曰”),或徐鍇所云(“徐鍇曰”),或二徐共論(“臣鉉等案”),都標成“鉉注”。我覺得這樣合理,因為無論是誰說的,注解都是通過徐鉉傳下來的。

徐鍇的同一句說法,在兩本有不同記錄。例如 “鷹” 字條:
(大徐本)徐鍇曰:「鷹隨人所指𨌰,故从人。」
(小徐本)臣鍇曰:「𤸰隨人所指蹤,故從人。」

前者不標 “鍇注” 而標 “鉉注”。
總之,即使不是徐鉉獨有之言,大徐本原注都標 “鉉注”。

2 个赞

大徐本分別有 “蔣注” 與 “附注”。雖然兩組都是 蔣門馬先生 提供的,“附注”內容實際上從 漢語大字典 搬過來的。

例如 祖 字條的“附注”。這個案文,原來是大字典編輯者的話,所以用簡體字(“后”字):

mdx “附注”:

據我所見,附注的 “按”,都是 大字典編輯者的評論。

6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