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eta】說文解字(綜合版)25.5.22

這件事比我當初想象的複雜。若把古音信息獨立列出來,有點不妥,古音信息應當跟《說文》反切聯在一起,問題是《說文》三本經常有兩三個反切,音讀是多元的…排版方面不簡單,不是說只列一行古音信息就得了。

況且,有重文的字條,字體多,聲符多,讀音紛紛而未必一致。另外加古音信息,獨立陳列不妥,分別貼在各本又不好推行。可以繼續琢磨。

看看 “𨒉” 字條:北末切(bō);先頰切(xié)。釋文: “一讀若拾,又若郅”。段注:“有時設、息列、思頰三反不同。” 哈哈。
參見《中華大字典》 對 “𨒘”字的解說,涉及到字形、音讀轉變的複雜問題,這解說挺有趣。
要列古音,到底針對哪個字形?哪個反切?再說,中古音與上古音截然不同。

拼音方面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原版的拼音好像是套上去的(也許來自 康熙字典mdx),不少讀音跟三本反切毫無關係。我個人力不足,只能順手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