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媳妇去杭州旅游,在灵隐寺发现一个年轻的师傅居然也在用deepseek,于是和他就“AI与禅”随便聊了几句,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他说“人的是佛性,物的是法性,而天台宗的核心教理是:法性即是佛性。”
我说AI讲求极致效率,师傅说那禅便是无为而治。AI在疯狂优化路径,用算法压缩时间,用数据预测未来,像永不停歇的解题机器。禅宗却教人"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讲究专注当下不预设结果。不过有趣的是,最高效的AI系统有时反而需要引入随机性(比如神经网络丢弃层),就像老僧说的"刻意求不得,不求得自来"。
我说AI把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本应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来体验生命,结果大多数人转头又陷入新的焦虑循环。师傅说这像极了禅宗说的"骑驴找驴"——技术解决了问题,但没解决我们对解决问题的执念。我想或许真正的"智能"不在于处理信息的速度,而在于像AI画画时那样,能坦然接受提示词与生成结果之间的那不确定性的“留白”。
后面想起自己之前也做了一个AI与禅( 却惑几菩提 )的网站,便请师傅指点一番,师傅说这个名字起的倒是极好,修禅修佛,就是从困惑(惑)到几近觉悟(菩提)的过程。于是回家后参照师傅的建议,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对网页进行了一番重构,接入deepseek模型,每一个元素都是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去细细打磨出来的。若得闲时,不妨来此小坐。不必正襟危坐求答案,毕竟好的工具也许不会让人更聪明,但应该让人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