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转个最近走红的图,杭州的兵马俑和牛马俑,令人想起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開頭那句話–「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順手查一下司马迁是不是最早用这个词的人,一查果然是。在他之後用這个詞的人不少,有的自謙,有的自憐。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李宣远(唐代)的诗《近无西耗》)
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齣:「生事從牛馬走。功名未嘖時人口。腰間留得劍光寒。沖星斗。」
再查一下,竟然有一本张恨水的小说的名字就叫《牛马走》,也是这个含义。
自己还是书读得少。
別人转个最近走红的图,杭州的兵马俑和牛马俑,令人想起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開頭那句話–「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順手查一下司马迁是不是最早用这个词的人,一查果然是。在他之後用這个詞的人不少,有的自謙,有的自憐。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李宣远(唐代)的诗《近无西耗》)
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齣:「生事從牛馬走。功名未嘖時人口。腰間留得劍光寒。沖星斗。」
再查一下,竟然有一本张恨水的小说的名字就叫《牛马走》,也是这个含义。
自己还是书读得少。
《辞源》:或说牛为“先”字之误。先马走言以史官中书令在导引之列。见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七。
多謝指導,你說這個我還不知道。當初看這句話----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直覺得走在這裡有點突兀,整句話的意思大致講得通,或者說太史公自謙,或者說自嘲,都不影響理解這句話,但走字有點突兀。查“走”該字的意思,有的詞典說是自謙,有的說是“我”,翻到漢語大字典,解釋得最詳細。也問了幾個AI解釋,deepseek最詳細。
deepseek的回答。。
======================================
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開頭那句話–「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在这里的牛马走是什么意思?从文言文字词的分析来看,走在这里怎么解释呢
(由于技术原因,联网搜索暂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开篇的"太史公牛马走,司馬遷再拜言"中,"牛马走"是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谦辞,需从文言文语境和汉代礼仪文化角度综合解析:
"牛马"的象征意涵
"走"的训诂考辨
"牛马走"为偏正式名词短语:
自谦礼仪传统
双重情感投射
敦煌写本P.2490作"太史公僕馬走","僕"字更凸显身份卑微,可见不同传本对谦辞的强化。
"牛马走"是司马迁结合汉代礼仪制度与个人境遇创造的多层次谦辞:
不過,我妄自猜測,走字這樣使用,是不是自太史公始?因為在他之前的例證太少罷,走若是在太史公之前就存在的自謙之詞,應該有不少例子。漢語大字典的例子,在太史公之前的只有一個左傳,但這句話中走還不是“僕”的意思,若把太史公這句的牛馬走解釋為“像牛馬一樣奔走(之人)”,走當奔跑解釋,就更加說的通了。在太史公之後,用牛馬走的人就很多了。太史公是首創”牛馬走“的人。
《大雅·荡》云:“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走”作“仆”义在司马迁前的使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