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译一本美国的音乐理论书籍,发现中文和英文的西方音乐理论词汇,由于一些原因,并不能完全对应上:
1. 音级
在中文里,scale degree 一词对应的是严格意义上的“音级”,可类比于中国音乐里的“五音”。也就是一个调式里按简谱标记从 1 到 7 的几个音(名称为主音、属音、导音等)。
但在实践中,“音级”更多用于指代 pitch class 一词,也就是音名为 C D E,唱名为 do re mi 的这一种音级。
在此之上,中国的西方音乐理论还发明了两个新词汇,将钢琴白键和黑键上对应的 pitch class 分别归为“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这其实是将“自然音”“变化音”和两个“音级”的概念结合起来形成的。
由于近些年来基于 pitch class 的 pitch class set 理论(一种译法为音级集合理论)在中文学术圈热度越来越高,对这个词的翻译也逐渐有了争议。有人认为 pitch class 应该翻译为音集,有人认为应该翻译为音高类,但音级这一称呼已经根深蒂固。因此,我最终决定将书中的 pitch class 译为“音级”,scale degree 一词则译为“调内音级”,以强调其并非基于绝对音高,而是基于每个调的相对音高的。
除了这两个词以外,另一个词 step 也经常翻译成音级,可以理解为跨越一个 step,就是跨越了一个音级,stepwise 也固定翻译成“级进”。但 half step(半音)和 whole step(全音)里 step 对应的是最宽泛的“音”(note、pitch 也经常翻译成音)。最后决定除了前述提到的级进、全音、半音以外,其他单独出现的 step 都翻译成“二度”(全音、半音实际上就是大二度、小二度,但语境有一点微妙的差异)。
2. 拍、拍子、节拍、节奏
英语中有 rhythm、meter、beat 这几个词汇和节奏有关:rhythm 是最广义上的节奏;meter 是固定循环、有重拍的节奏型;beat 严格意义上指的是单独的一拍, 复数则是很多拍,但复数 beats 有时也会泛指更广义的节奏(好在这本乐理书里的用法还是比较严谨的)。
英文上这几个词并没有太多争议,但中文里这几个词就显得相当混淆,尤其是“拍子”和“节拍”。比如“这首 3/4 拍的曲子,节拍属于三拍子”这句话里,“拍”“节拍”“拍子”指的都是 meter;而“节拍器打的拍子好快”,这里的拍子既可以理解成 beats,也可以理解成 tempo (speed),而“节拍器” metronome 虽然名字里带的是 metro-,但其实打的也是 beats。
我最后决定,“节拍”和“拍子”都只分给 meter 用(单独使用叫节拍,duple meter/compound meter 之类的词里叫拍子),而 beat 只用单字“拍”来表示。“3/4 拍”由于只是中文的惯用用法,英文中直接用“3/4”表示,所以翻译的时候就不在后面加上“拍”字了。
3. 音程的度数与性质
在“大三度”音程这个词里,“大”是音程的性质,“三度”是音程的度数,这是中文乐理书里的称呼。
在英语里,generic interval(interval 即音程)指的是没有性质,只用 second、third(二度、三度)等表示的音程,一个“三度”包含了大三度、小三度、增三度、减三度四个具体的音程;specific interval 指的是带有性质,用 major third、 minor third(大三度、小三度)等表示的音程。
generic/specific 这一组相对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对应中文的乐理概念,generic/specific interval并不适合叫成“度数音程”“性质音程”;有些翻译水平较差的教材(如我翻译的这本书的上一版中文翻译)将其直译为类似“一般音程”“具体音程”的词,虽然确实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这相当于是把最基础的乐理概念重新造了个新词,对于入门教材来说显然不太合适。
好在,这本书里出现的是“generic interval size”,这个词可以直接翻译成“度数”或“度数大小”,唯一一次单独出现specific interval的地方,用“带性质的音程”翻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