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这么多单词,你能表达出来了吗

关于字词学习,论坛里大神改版的词典(感谢),全面精装,够用了。
对于听读方面,我用每日英语听力和微信读书里看外文,知道方向练习。
但是说与写方面,有非常大的困难。(chatgpt之类的练口语,试一下就尬住了)
网上说情景中模仿背例句,可那个回应的句子不是从我的思维出发的,记得很难受。也尝试过先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但怕破坏英文思维并且AI较僵硬有落差。(实际上我也没有深入尝试)
语法是否掌握,学生时学的一般现在忘得差不多,不考试后就随缘了。有个大框架平时遇到了不懂再查。

很想跨过这个坎,有心理阴影了。
重点:大家有什么成功经验可分享吗(有理有据指出我没恒心偷懒也行)叹气.jpg

1 个赞

可以参考下这本书《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

4 个赞

从简单的熟悉的开始说。需要用复杂一些的结构和不熟悉的表达时候查一下,看词典里又没有类似的例句,搜一下语料库,或问一下AI,其实问AI最快,但应该准确性稍微差一点,但应该也是非常高,看习惯吧。
也可以先用英文说一句或一段,然后用中文说一遍,在用机器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比较学习一下,因为机器的英文是非常好的。
如果还是很困难,那说明听的和读的太少,输入还不够多。

不能表达出来很正常吧。即使是母语中文,你就是天天看中文的名著、优美篇章或精妙的语言,又或某个专业角色的影视,你也不一定能(我猜测99.999%的人不能)做到说或写类似美妙的中文。母语中文都做不到,就不要强求外语英文了。打个折扣,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就很好了,其他的更多体现为你的性格、以及各种专业领域的素养等。

1 个赞

谢谢大佬推荐,很喜欢,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 个赞

稍稍用心注意到语言细节就能有些进步了。
这种注意程度,与注意的点因人而异。

通常是读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看自己未注意到的点
中式英语之鉴
做个细心的读者,还是看个大概的阅读消遣者?
个人经验是记忆一些篇章,对话能快速增加不同的表达方式,改善自己风格,不过有些挑战——语言在表达思想与词汇语法的两方面不同,词汇语法积累再多,也难以说清表达思想层面的逻辑——要说什么,什么是多余的,什么可以作赘述的,论证逻辑,文化差异,可能产生的歧义如何澄清等。

3 个赞

补充一些自我分析。我表达不出的感觉不是一堆词缠在那里难以梳理出来,而是一片空白。输入不够是原因之一,还有其实我中文也不知道说什么。
当我勉强说出,都是极其简单的词汇构成十分低龄的句子,令我扫兴难堪。于是不了了之了。
写作圈有一个鼓励人的说法是,许多大师的初版也是一坨shit,经过不断的修稿改文才精彩起来。

目前,一个无痛过渡的方法是,背诵,进阶至了解大概意思后,复述。这挺费时费力的。我也不确定最后有没有用。

1 个赞

正常人说话也不会一堆低频甚至生僻词和习语成语啊,然而背单词背的都是这些。。。

生僻(某些人自认为或者不熟悉不知道)的如果不多用用,如何迅速变为active vocabulary呢?单词一定要靠背吗?读书的时候根据上下文或者注释也能知道不少terms了吧?

Your ‘logic’: using some rare words or phrases equals being non compos mentis, right?

大道至简,先给最简单最直接的路子折腾明白,给自己语言大概撑起来,之后,目标是啥,就用成啥样。举个例子吧。魏忠贤,估计中国人都知道,这货出身是啥就不多说了,由于这个出身,没念过啥书,最多在后宫的书院里,算是皇恩浩荡的赏赐过几年学堂。魏忠贤刚上位的时候,就魏忠贤的识字率,估计连个行政文书都写不了,满朝野的士大夫都等着看魏忠贤的笑话,估计放现在,普通人抽冷子写点儿啥官方发言稿的也得习惯一下,就魏忠贤的水准写点儿官话文书肯定是够呛,但事实的结果是,魏忠贤,基本上算是用市井土语写圣旨,因为语言简单直接,没啥歧义也好理解,结果行政效率执行起来出奇的高。希望这个例子,对您有点启示。自己大概估算一下,如果是你,花钱请人给你翻译点儿东西,你准备出多少钱,再大点儿,如果你是老板,你打算雇佣个翻译,你能出多少钱,再看看整个行业,能满足你要求的翻译,行情是多少钱,最后呢,跟逗闷子似的,再看看目前的ai啥水准,这个价码呢,基本上也就是跟语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最终结果的上限,人人都有一本账,如果你自己的投入成本,最后的产出,以外语的要求,能让你满意,自己该干啥干啥。这个最终的语言上的成本和收益,跟你其他的能力提升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或者说,人真牛逼,随便放个屁多少钱?账目算明白了,对语言的投入和收益这块,也就知道该干啥干啥了。一般智商30的说我啥都有,你自己斟酌。希望能听懂的话,能让你少走几十年弯路。

Your deliriousness is second to none, haha.

1 个赞

背诵比较痛苦,尤其是逐字逐句背诵的时候,我自己背挑选的中文文章时候,理解次次不一样——作者这样说的妙处,文章的要点等等;背诵闲暇时,再看其他文章,书籍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专注力,以及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上升了。

大体上可以做些调整,如每隔多长时间做背诵功,背什么内容,背多少,如何复习,在背诵文章的时候,泛听泛阅一些质量优秀的文章,书籍,对话等。

1 个赞

上面说的中译法,在用了。
我提取出关键点:对比反馈,模仿,举一反三
但愿,慢即是快。
AI很好用呀,我问最蠢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这个介词;英文修饰顺序从近到远,中文翻译由整体到局部等。

1 个赞

你的问题 大概也是其他不少人的问题 想得多做得少是一个方面 方法也是一个方面 如果是像大家那样 蚂蚁啃骨头 靠翻译 大概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背 个人认为 对于俗语之类的 特别有意思的句子不妨背下来 其他的 着重理解人家如何组织句子 如何用词即可 至于其他的 建议你不妨写写日记 写的时候 句子 单词 思维等等都会得到锻炼 等这些熟练了 自然就好了

1 个赞

英文有英文的表达逻辑 大概来说就是先眼前 再其他 先重点再次要 中文基本上主要是从大到小 阅读可写作的时候 注意下人家的句子结构 尤其是 句子注意不要分得太小 要适当大 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 仅此而已

写日记让我想起了hinative之前的lang 8互相改日记系列,虽然lang 8关闭注册了,但hinative还能让母语人士免费改日记。

还有一款免费的口语交流应用Tandem,能匹对不同地区的人,除了广告多,其实还蛮好的。

Reddit上的language exchange社区需要费力挖掘,很多都是一两句就不聊了,很尴尬。

1 个赞

推荐一本书《英语思维就是要刻意练习》王乐平。
标题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我跟看爽文一样,停不下来。
本质是对中文表达和英文表达差异性里,总结出英文词句的规律。
归纳出的不是演绎推理,所以也不保证完全正确。里面内容让我平时隐约感觉到的规律,更清晰更完整。
如果不是有更好的语言环境,或许有些方面是有启发的。

情景练口语是有效的,我之前推的English conversation、 English the American way都是很实用、生活化的书。整个场景是连贯而非割裂,较背单词式的例句差别很大。
中国学生还有个口语欠缺的原因:生活词汇太少,书本词太多。市面上的背单词app我没见过非考试导向的。可以看些DK出版的词汇书、图解字典,补充生活词汇。
口语中很重要一环是口音,我的推荐是先练习辨音能力,之后练习发音。口音应该至少做到能“辨音”了再去练口语。

这几天一直再搞结构性的适用的法则。要么不通用,要么经不起追问,于是朝claude抱怨了一下。真是没想到,几句话它就理解了我的痛点(就是我帖子开头说的),这thinking过程真不错,或许大家也可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