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白发 王维(一说卢象)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怅惆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近日看王维全集,不想被这首不太难的诗难住了。不解之处有二,一是“空日”作何解?二是末两句诗如何翻译?以下三种翻译似都在两可之间。还望大神不吝赐教。
1.我与这时代的人们有何事可谈,重又回到东城与南陌。
2.我为何事与现代人相悖,置身于东城和南陌之间呢?
3.我为何要亲近这些人,还是回到东城和南陌去吧。
叹白发 王维(一说卢象)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怅惆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近日看王维全集,不想被这首不太难的诗难住了。不解之处有二,一是“空日”作何解?二是末两句诗如何翻译?以下三种翻译似都在两可之间。还望大神不吝赐教。
1.我与这时代的人们有何事可谈,重又回到东城与南陌。
2.我为何事与现代人相悖,置身于东城和南陌之间呢?
3.我为何要亲近这些人,还是回到东城和南陌去吧。
怅望故山,日夕徘徊,何故不归,竞逐于东城南陌
空日,《汉语大词典》有解释,空闲的日子。
徘徊空日夕:徒然日夕徘徊。
《汉语大字典》
空
⑫副词。1.徒然;白白地。
不是“空日”+“夕”,是“空”+“日夕”。
不太可能是王维的诗。
王维有钱啊,老早就买别墅退休了。
老早就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首诗是到老还在穷忙的人写的。
“空日”应与上句“故山”对偶方合诗法。此诗为卢象所作可能性更大,写得也很一般。
供参考:
《增订注释全唐诗1》847
惆怅故山云,裴回空日夕③。
②《文选》卷二九曹植《杂诗》之四:“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③裴回:徘徊。
集部,別集類,南宋建炎至德祐,晦庵集,卷七
和張彦輔白鹿洞之作
徘徊空日夕無䇿駐行軒
和张彦辅白鹿洞之作(宋·朱熹)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邃谷新华馆,风烟再①吐吞。
旧眠闻野鹿,遗恨响惊猿②。
共赏忻同趣,分携怆别魂。
徘徊空日夕,无策驻行轩。按:① 考异:一作自
② 自注:李拾遗自此徙居少室,乃被徵,故有此句。
按:取自《搜韵》网站。
建议把分类改成“词典及语言学习”。
这是学术讨论,不是闲聊。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苏东坡有言:“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少实斋有言:“论诗必诗法,定非知诗人。”
“失格出律”的唐诗,竟能千古传诵
那三种翻译有个共同问题,就是显得作者孤高自傲,目空一切。你的见解是对的,与我刚看到的一个译法不谋而合。“何必要与世人一样,奔走于东城南陌,而不弃官归隐呢?”假定作者确为王维,则完美贴合全诗。感谢!
这应该是正确的解释。奇怪的是词典没有收录更多的古代例证,有点难以取信。看过十几个网站都是“徘徊/空/日夕”,出句“惆怅/故山/云”。可能“故山”古诗常用,网站都没犯低级错误。但自相矛盾处也一目了然了。
关于「日夕」,还有陶渊明诗「山气日夕佳」,为黄昏时分。
已修改,感谢提醒。朱熹化用该句,确是“徘徊/空/日夕”,与“徘徊/空日/夕”,不同的意境,都很不错。
《汉语大词典》这个“空日”的例证用清朝的书证。
唐朝的“空日”能这样用吗?需要证据。
《汉语大词典》
【空日】
〖释义〗2.闲空的日子。
〖例证〗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号件》:“其清號日期,一月六次,擇定空日查比。”
还有,“空日/夕”要怎样理解?串起来讲必须讲得通。
解为“空日之夕”吗?还是把“夕”解为《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來”的“夕”?
没看到唐朝的书证。假如有人见过,请指教。
《汉语大字典》
空
(三)kòng
(5)闲暇时间。如:抽空;没空。《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我們村莊上種地種菜……那裏有個坐着的空兒。”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到了村里,有空请上我家里来谈讲。”
《汉语大词典》
〖空3〗
[kònɡ
〖释义〗7.闲着;多馀。
〖例证〗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男子都读书不起,谁还有空钱送女子读书啦!”
《红楼梦语言词典》
空日 kōng rì
空闲之日:人口太重了,不如拣~,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七二·1765)
假定“空日”谓闲空的日子。则“徘徊/空日/夕”可解为:在空闲(不上班)的日子,来回踱步到太阳落山。这是首古体诗,非五言律诗,颈联对仗与否都可以。但出句对句节奏应该一样,像23对23,212对212,221对221这样。关键“空日”的出处太少,无法自圆其说。
大家太过依靠词典了。或者可以这样简单解释。夕,暮也。空日夕,也就是空日暮,诗词中常见了。空日,天空的太阳。
想起故乡的白云,心中惆怅,不知不觉徘徊之中,太阳已经西下。
错误更正:愚见“出句对句节奏应一致”系无知所致误解。既找不到理论依据,也与客观事实相悖。因颈联多对仗,不易找反例;但首颔联,尤其尾联,多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