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在细节之中
哀之。想起北大出版社篡改全球通史的事情,这类事情不知道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不時看到有人引用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可能這些人有點想多了,在神奇的地方公理定律會發生變異且會一代代遺傳下去吧
老哥,你这个长截图截的不错,怎么截的。
公元前1500篡改为公元前3000,前两年在网上好像看到过。有人提这个事情。
这个有资源吗?我下载下。
免费的Faststone Capture截图
感谢告知,改天试试。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请问有历史专业的文献,以证明中文引进版的修改是改正还是篡改。
“戈尔巴乔夫”字眼的出现本身,如果就是特意选择、用来诱导读者形成偏见,那么删掉就是拨乱反正。
一个词典里出现他国元首,且截取偏贬义讽刺的部分,是否本身就是公正的?
朗文词典中有黑自身英国的句子吗,是否双标呢?
文明的定义以谁为标准的问题,国内文明的起源是以国家的形成为标准,今年再修订的话应该是公元前 3800 年。
中国引入国外辞书时,从来都不是照搬的,
外国的观点,中国不同意,岂能照搬?通知了对方我方会修改所引进的书,得到同意就行。那叫“合理修改”,不叫“篡改”。
建议楼主先管好自己的帖子,把标题里的“藕然”改成“偶然”。
转发这种会引起争议的帖子,毫无意义。
楼主假如太闲,请帮忙校对坛中的词典。
2006 英文纸质版为什么要把【Gorbachev’s】换成【His】?估计也是国内引进后审核过程的调整。
Internet Archive 上 2002 第二版的确没改
Longman language activator : [helps you write and speak natural English] : Free Download, Borrow, and Streaming : Internet Archive
像这种东西,出版社可以在相关的地方加上注,说明自己的观点、出处即可,没必要这样改 而且这样一弄 让人直接怀疑出版的质量了
其实这类型的书,本身又不是史书,指名道姓只会引发争议徒增烦恼,总会有看不顺眼的人。
语法书力求能把语法和上下文表达清晰就可以了。
朗文英语写作活用词典 出版说明
感谢各位回复,也有批判的,都在讨论事实,都很感谢。
1,先说说国内翻译书籍或影印原版 ,对出版社原书论述不同意的话都是怎么处理呢?见过加注脚的,说原著某观点或某说法出版者不赞同,后来有的出版社会备注说此处删除原著多少字或删除某论述。这些俺觉得可以接受。一般来说,国内引进一本书时整体上是不反对的,除过极少数为了“批判”目的引进的书。那么,对不赞同的观点或论述或一个词一个字用备注的方式说明一下怎么修改,都可以。后来就变成笼统说一句,译者或编者翻译时对某些不当观点进行了处理或删减,这种方式太含糊了不算太好。再后来就有的直接或删除或提炼或修改,这几种方法我觉得都不妥当,至少说明一下吧,让读者明白看到的书与原著有哪些不一样。
2,再说回词典,词典不是一般的书,语言里面含了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尤其词源或词义演变或用法历史,尤其例句。出版社对只要不是碰到红线的东西,应保持原著,这是出版社的操守吧。
3,说回这个例句,有细心的人看到了,可能也是偶然看到吧,出版社做到“这么细致”,这点令人觉得惊讶。另外的,这样的都修改了,那么在其他的地方还修改了哪些,修改了多少?这些不可知的。
4,至于聊这样的话题,有没有价值或意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做词典用词典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读书吧
感谢指出错别字,标题里错误成同音字了,俺想这错不会导致误解就懒得改了,至于分类,修改到闲聊吹水版块吧,有空就闲聊一会吧
谢谢各位
要针对不同的作品 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至于说词典 偶尔有什么不当的例句 倒也无所谓 没必要改了(当然要是太过分的 比如说把台湾独立出去之类的 这些自然要改)相信读者还是有分辨力的 太过于别扭的 戓删戓改 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