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orum.freemdict.com/t/topic/26496这个老哥的anki有atrocious,但我在coca2w里没查到有这个词,也可能是我的coca词频比较老?
之前在anki里找了一个柯林斯的,但是太乱了
COCA3万词汇 美音版
我的建议是别去背,浪费时间。我用anki刷过两轮,没啥好结果。实践表明背完的单词在短期(3个月)内不能在实际语境中碰到,就几乎必然遗忘。要说排名靠前的单词背完好像有用是因为好歹是高频词能碰到,COCA20000这种大部分时间花在低频词上面几个月也碰不到一次的背了也没用。那种背完这个再无生词的想法只是幻想。实际结果是碰到的时候只能想起来哦哦这个我背过。
我用的欧陆,结合自己扩展的各种字典,简直太爽了。
看了楼上的回复,觉得也有道理。
不过我来分享下我的看法。我目前就在用欧陆背coca2w,确实如楼上所说,有很多很生僻的词,不过我每天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去看英语原文书,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我以为比较生僻的词,居然让我给遇到了。所以我觉得我这种情况还挺适合背coca2w的。
读书读不下去,太浮躁了
想着找一些阅读理解类题做
要点就是大量输入,然后辅助性地背看过的材料里的生词。因为你碰到过的生词,下次再碰到的概率远高于词表。我发现凡是背单词的都迷信各种词表,虽然词表基于统计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然而它基于全网数据(或是它针对的类别的数据),而不是基于你在看或要看的数据,所以实际上并不是适合你的。这问题在词频高于1万之后就非常突出。所以比较好的办法是抛弃词表,只背自己看到过的生词,然后也不是只背单词,而是背看到的材料中包含该单词的句子(不用真的背下来,只要做到下次看到这句子能理解意思),最好连声音一起采集(如果是影视剧或audiobook;如果没有,可以用AI生成一个)。
然而即便是这样把背单词的效率提高到极致,实际效果也就那么回事。真正有用的只有输入,水平的提高真正来自于看书、刷剧。
请问先生,有什么方法可以根据文字产生声音呀?
TTS。目前效果最好的基于AI的TTS是ElevenLabs和OpenAI,都要收费,而且Elevenlabs死贵,只适合生成少量例句什么的(有少量免费额度)。免费的诸如微软、Google、Amazon都能申请到基本用不完的额度,用来朗读文档、新闻之类的效果也还可以。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复解答我的问题,我去试试呢。感谢
不赞同3楼,他的学习方式是有问题的,对anki也有所误解,且anki使用本身其实也存在陷阱。
实践表明背完的单词在短期(3个月)内不能在实际语境中碰到,就几乎必然遗忘与anki本身长期记忆的理念是矛盾的,anki的作用就是科学规划复习时间,在快忘的时候再次出现在眼前以加强记忆,除非用了一阵子anki就不用了。
实际结果是碰到的时候只能想起来哦哦这个我背过表明学习停留在"识"的阶段,只是单纯的"知道",而非"理解",建议在用anki背词的时候应该专注"理解"词义本身,而非依赖记忆此时在眼前的上下文。
好像有用是因为好歹是高频词能碰到正是因为"实践"能加强对抽象词义的理解,深化记忆。
“水平的提高真正来自于看书、刷剧”。经常玩游戏且用英语语言的过来人表示,有用但是单就词汇学习而言效率不高。一是生词的出现频率不会高;二是随着多玩几天、多看几集,注意力会转向于剧情/内容本身而非学习生词,遇见生词会越来越不耐烦,且词汇量提高也代表着在看剧过程中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认识的单词上。但它一个很大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一个你感兴趣的上下文,这对记忆来说非常有效,(但该忘还是忘,所以需要复习规划)。所以对*然后也不是只背单词,而是背看到的材料中包含该单词的句子(不用真的背下来,只要做到下次看到这句子能理解意思)*还是挺赞同的,相当于把平常背词材料中的例句换成了能激发你兴趣的材料。
另外其实coca2w去掉一些特别基础的词、特殊形式,实际量只有1w2左右。
还有虽然高频词的词是高频,但如果一个词有多种释义/词组呢,并没有什么高频释义表。所以只能说有用,但不完美
请教下大佬,这个格式怎么使用?
这个格式是anki的专有格式,请先安装anki PC版或着安卓版。
遗忘是人的本性,必须根据个人的人生规划长期复习回忆,anki之类的工具其实是起这个作用的
可以再分享么
我重新修改我的帖子——anki 结合 vocabulary.com 网站的练习功能 效果不错。生活在某种语言下,词汇不会分级让人接受,这也可能是为什么英美小学生词汇量比较大——不分高低阶,见到就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可能解释不上来甚至解释错误,但还会使用。
大脑自动处理是最好的,分类,处理等。如一堆昏迷类的词:stupor,coma,comatose,catatonic等等大脑用同义反义连接,用英文解释,而非单一映射或映射较少。
这部分最难处理,一是学习型辞典对比母语者辞典释义缺失,二是词组用法搭配多。有些变形其实不能简单去掉,如try-trying(困难),command-commanding(居高临下的),provide-一堆provident,improvident词义都变化了。
沉浸式的需要几个小点:是否可理解,能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对细节是否细心等一堆心态,语料,语法词汇的调和
三四千词汇足够了,不同材料的词汇差异很大,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了,像twj muse这些杂志都又简单又有趣,能猜到意思就行了,蒙词能力也是一种词汇能力
我是以词典的词表和国内考试应用的为准,认为9000才够的上基础二字,可惜没从词典中统计多义项,多用法,多派生的词(三个及三个以上),猜词还是取决于上下文逻辑梳理或是构词法,但上下文能理解多少,构词法不正确带偏人还是不行。比如扫视文章,略读文章,细读文章等层次难以区分。如果一篇文章有30%以上生词和知识穿插过来,还是读不下去,如果材料太过简单则难以提升。故i+1的方法有老师帮忙检测,挑选文章最好了。
如果本身不需要考试,或者没有积累,三四千当然足够,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化,是为了能较快的学习以英文讲述或书写的科技知识,人文社科,经典文学之类
我建议你直接开始看,卡住了再补,反正查词也方便,我现在看原版语言学教材也不会很痛苦,关键的词多出现几次就记住了.找到自己真正感心趣的材料才是关键,经典文学是大坑.
试下直接备考托雅,备考过程会让你清楚自己的薄弱项。托雅阅读话题比较丰富,词汇相比丰富,在应试中算很不错的学习材料了。当然,阅读的难度比不上纽约客。托雅也不是真正体现全面英语能力的考试。
文学(实际上不同的题材都有相当差别)的语言和应试词汇差不少的。一石头打不了一窝鸟,可以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再收集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