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能制作国家图书馆的全宋诗分析系统、二十五史研习系统等质量高的古籍检索系统!尤其是全宋诗分析系统,其他的很难替代(本站有一个全宋诗.mdx,不全也不是这个系统),不知能否抓取制作?
附:百度百科的有关信息:
《全宋诗》分析系统
播报编辑讨论上传视频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博士研发的系统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全宋诗》分析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铎博士研发。
2005年1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北京大学《〈全宋诗〉分析系统》的专家鉴定会,傅璇琮任主任委员。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界的专家所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该项目组的系统研制报告、查新报告、专家测试组的测试报告,并现场观看了系统演示。
中文名
《全宋诗》分析系统
专家鉴定会
2005年1月16日
建 立
自行研制的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之
实 现
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系统特点
播报
编辑
鉴定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质询答疑,一致认定:
一、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研制的《〈全宋诗〉分析系统》实现了,达到了该项目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
二、《〈全宋诗〉分析系统》底层主要有以下数据库:1、依据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完整数据库;2、北京大学中文系依据《佩文韵府》、《广韵》等韵书建设并扩展的音韵库;3、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完成的教育部科研项目“诗歌模型库”;4、北京大学中文系研制的古代诗人复合称名数据库;5、繁简字一对多关系库。
三、《〈全宋诗〉分析系统》建立在自行研制的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系统运行效率高、性能稳定、界面友好、加密性能高。
四、《〈全宋诗〉分析系统》突破了以往的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带有智能化特点,该系统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全宋诗〉分析系统》是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有效结合,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应用的方向和广阔前景,该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鉴定会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此外,有一个《全宋诗全文检索系统》单机版,与《全唐诗分析系统》应是同一数据来源,有原书页码,更加,但只能在win7下运行,更高的win版本已无法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