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约瑟夫.列文森《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出版

新书 | 约瑟夫.列文森《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出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2NjI1OA==&mid=2247509726&idx=2&sn=aceaeef930b569cdfa3e65fb144ac645&chksm=9fe7af43a89026557d3f0ffd0c7709cd63bb61975ff6776fa326b536325e17f6a1e522d05925&mpshare=1&scene=23&srcid=0608j3oZYS5jp0p33RGP0tm4&sharer_sharetime=1686344037785&sharer_shareid=2f1466929c9c7bdc99bda262cd6fbd09#rd

2 个赞

没读过这本书,但是看见名字就让人莫名想到汨罗江。。。

这本书貌似和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版本没啥区别嘛,翻译者不一样?
代译序 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第一卷 思想继承性问题
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状况
第一章 清初经验论的破产
第二章 明和清初社会中的文人理想:来自绘画的证据
第二部分 近代突变中的中国文化:思想选择的张力
第三章 选择中的折衷主义
第四章 体与用
第五章 “今文经”学派与传统教义
第六章 反动与革命:近代古文经学
第七章 民族主义在传统自我否认中的作用
第八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维护
第九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攻击
第十章 共产主义
第十一章 西方列强与中国革命:文化变革中的政治变革
结语 新词汇还是新语言
第二卷 君主制衰亡问题
第一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
第一章 君主制神话的破灭
第二部分 张力与活力
第二章 儒教与君主制的基本对立
第三章 儒家官僚人格的演变
第四章 儒教内部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儒教与君主制:对暴政的制约
第三部分 张力链条的断裂
第六章 儒教作用:官僚对社会革命无动于衷
第七章 对官僚的思想抨击
第八章 太平天国对儒家天命观的批判
第四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Ⅱ
第九章 时代错误的铸成
结语 日本和中国君主制的神秘性
第三卷 历史意义问题
第一部分 退出历史
第一章 廖平小传:儒教与历史的分离
第二章 围绕井田制的争论
第二部分 走入历史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者与历史研究
第四章 孔子在共产主义中国的地位
第三部分 历史的意义
第五章 理论与历史
结束语
注释
译后记
再版后记

1 个赞

供参考:

安娜馆:英文原本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https://annas-archive.org/search?q=Confucian+China+and+Its+Modern+Fate

Chinese [zh], pdf, 18.2MB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传统主义丛书, 2000
约瑟夫·列文森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著名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 (美)列文森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译者: 郑大华 / 任菁
出版年: 2009-5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题,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等,在本书之后的众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见到对这些问题或明或暗的回应。而列文森的价值早已超出了著作本身,他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他提出问题的角度,至今仍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学人。

刘文楠︱在世界中发现“中国”:重译列文森的几点思考
澎湃新闻 2019-12-13

2017年1月,理想国打算出版“列文森文集”,问我是否有兴趣参与。出于对伯克利“师法”强烈的情感认同,我自然是十分乐于参加。恰好那年春天华盛顿大学历史系的董玥教授来北京访问,她与六七位北美学者近年正在集体系统研读列文森的著作,其中还包括叶文心、齐慕实、欧立德等,于是理想国便请她担任此套文集的主编。而我原本打算挑选列文森未翻译著作中的一本来译,那些著作篇幅都不大,最多几个月就能完成。

列文森著作中分量最重的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应该如何处理?这本书已有一个中译本,题为“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由郑大华和任菁翻译,最初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多年来数次重印,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它将列文森的学说引入汉语学术界,功不可没。但这个译本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缺少三部曲合订本的总序、各卷序言、第一卷引言,注释也不全,尤其是列文森花了大量工夫撰写的长篇注释。我们商量再三,觉得既然要系统出版“列文森文集”,不妨趁此机会重译此书。
(略)
思量再三后,我还是决定使用“儒家中国”,保持原文中固有的模糊性,也更符合中国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并非纯粹以我们现在理解的宗教形式存在,中国的特殊性也恰恰体现在这无法与西方历史一一对应的概念框架中。
https://m.thepaper.cn/yidian_promDetail.jsp?contid=5222064&from=yidian

译者不同,原译本大量删改错译,新译本是全本,不过大陆好像没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