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詞:藁砧

最近在註解幼學瓊林,經常會發現各個辭典的解釋大同小異,但相比原注,出入就很大了。
此帖討論一個有趣的詞:藁砧(妻稱夫曰藁砧,又曰良人。——卷二夫妻)
廣益書局注(釋)藁砧今之打柴石。
漢語大詞典和辭源卻不作此解:
漢:(藁砧)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
辭:(稾砧)古代處死刑,罪人席稾伏於椹上,以鈇斬之。椹,砧板。鈇與“夫”同音,故隱語稾椹爲夫(丈夫)。後相承以稾砧爲丈夫的代稱。
說文:稾(藳),稈也。从禾,高聲。 砧(椹)石柎也。从石,占聲。
今之打柴石的解釋更貼合原意,成爲夫之代稱大概緣於古代男子打柴,而非諧音吧。(沒有聲韻學功底妄言)

藁砧,今之打柴石,古人名砆,借指夫也。

藁砧–>打柴石—>砆—>夫

《汉语大词典》的罪人行刑用斧头之说,用的是《山谷诗注》的说法,牵强之至,难以让人信服。

还是谐音。

古绝句四首选二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张玉穀《古诗赏析》:「葛常之诗话:‘藁砧,砆也;山上有山,出也,大刀头,刀上有环也;破镜,言半日当还也。’按:藁砧,今之打柴石,古人名砆,借指夫也。刀上有环,借作还归之义。」又曰:「二诗皆思妇之词。此首数归期也。通首用隐语,古趣盎然。后代子夜读曲等歌,皆由此出。」又曰:「此首表相思也。」

http://www.booksloverhk.com/chi_lit_reading_2/chi_lit_reading_23.htm

1 个赞

山海經南山經:“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砆石後世可能就用爲打柴石了,不過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都沒有把這個義項加進去

“砆”泛指石块。拿斧头砍柴草,找块石头垫着。

《汉语大词典》
〖砆1〗
[fū]
同“玞1”。
〖释义〗1.石似玉。参见“砆石”、“砆碔”。
〖释义〗2.泛指石块。比喻顽劣的姿质。

啊,是我的問題,太粗心了

藁即槀字。槀字音義如下。
[《廣韻》古老切,上晧,見。]

亦作“”。亦作“”。

1. 禾類植物的莖稈。
:arrow_forward: 《史記·貨殖列傳》:“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arrow_forward: 《漢書·蕭何傳》:“長安 地陿,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爲獸食。”
:arrow_forward: 《晉書·謝鯤傳》:“<謝鯤>任達不拘,尋坐家僮取官稾除名。”

砧是砧板。
稾砧,想是将禾稈放置砧上切細用以餵食家畜。此類粗工作,多由男人為之。以男性力大。故喻稾砧為丈夫。
同理女子奉持帚。持帚亦是家裡女人稱呼。
字典中稱鈇與夫同音。
我不以為意。

民间女人间会用“砍头的”“散尸”等代指自家男人,应该是比较普遍的行为。
词典里的考证,可能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