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常用汉字今古选释[2007][杨允章][古文字][篆书]书法字典2023.4.23

来源:杨允章 编著.常用汉字今古选释.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收录词条数: 941
常用汉字今古选释[2007][杨允章]

00出版说明

我国是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古国, 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光辉的历史。世界上只有我国才有数千年完整的历史文字记载,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文化艺术珍宝和精神财富。
汉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源远流长,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 它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默而好深湛之思”的内涵, 是其它任何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汉文字自五帝、夏、商、周以来,象形文、鸟虫文、陶文、 甲骨文、钟鼎文、古文、籀文、石鼓文、说文、帛文;竹简、石刻、玺印、 古币、瓦当砖雕上的文字以及汉文字形体演变的篆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各书千秋, 是世界文字史中最为宏伟、辉煌、灿烂的文字类型。在现代国内外的许多文献, 民间艺术,日常生活, 书法绘画, 山川石刻, 文物考古, 建筑装潢, 古医学, 古农耕, 古天文, 古战争史等文化研究中,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即使现在的许多旅游胜地、 宫殿、寺庙、城址、村寨乃至商贸中心、匾额广告、电视电影等处都可看到一些古文字的影韵。为识读这些古汉字,往往令今人感到无比困惑。特别是我国自1956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字改革, 推广使用了简化汉字, 而在港、澳、 台地区以及使用汉字的其他国家和民族仍然使用着旧体汉字。 为了古为今用, 相互辨识提供方便,本书以现在我国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国家标准为依托,选用了6763个常用汉字,采取广义的今古对释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自秦、汉以前的传承文字, 也包含了汉代至今考古研究中所发现的钟鼎文和甲骨文。 以我国文字改革中的法定简化汉字、秦代的小篆为主线, 以五十年来汉字研究主要成果的简化汉字和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规定的汉字为标识字, 以现代拼音和内涵形式的编码、古文、 小篆、 甲骨文、钟鼎文、艺术创新字的格式释汇而成。本书采用表格的形式相互对照, 一目了然。
一、标识字,只用一种拼音标注, 对多音多义字不予区别。
二、古文,指战国时的六国文字及夹壁文。 六书之说的文字不能用今天的形、 音、 意来推断, 要以古代的象形、 象事、 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来释读。而夹壁文是拆毁孔庙所发现的战国文字。在该栏中, 除了古文[脚注]以外,兼有繁体字[脚注]、旧体字[脚注]、异体字、别体字[脚注],音、形、意转注和借用字、籀文[脚注], 以及“仓圣鸟迹书碑”28个字中的27个[脚注]。对于史前的文字,根据书法艺术的需要, 部分释对未予隶定。
三、 本书第一部分为国家一级汉字,采用拼音音序排序, 计3755个汉字。第二部分为国家二级汉字,计3008个,采用偏旁部首排序。
四、 甲骨文是近百年来汉字的重大考古发现, 除了殷墟甲骨文以外, 在山西的洪洞、 陕西的周原、长安的沣镐以及最近的周公庙遗址都有新的发现。 甲骨文决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更不应该只是卜辞文字。这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五、钟鼎文(不用金文名),采字范围有所扩大,可参考附注的钟鼎文器器物名称表或有关相应书刊。
六、 一些书法家以古代书法艺术为借鉴, 创新了许多颇有特色的书法艺术个字,本书选收了一百多位书法家的2628个书法艺术个字成果, 取其精要, 临摹其基本字形构架, 汇集于创新栏内。 书法艺术个字, 可在附录的书法家艺术创新要目中查阅, 或在其它资料中查其真迹。

编者 2006年12月2日

00前言

文字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进步和人文历史的传承符号,是照亮人类漫漫历史深邃时空的灯塔。在远古时代的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就创造了楔形文, 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但在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525年间均已荡然无存, 虽然考古学家在19世纪40年代在叙利亚挖掘出了埋藏在地下(公元前约5500年)的楔形文的泥版书, 但世界上只在我国才有数千年的完整的文字记载,这是华夏民族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汉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追溯其源, 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据半坡、姜寨、宜昌杨家湾、大汶口、马家窑出土的文物考证,人类在仰韶文化的不同时期,在陶器上刻划了一些为今人不识的符号和图案,将其对照,发现这些符号相对独立,图案不仅有绳纹、网纹、棋盘纹、 篱笆纹。还有一些鱼纹、 飞禽走兽和动物的图案, 虽然今人还不认识这些符号,但图案的表意是依而可见的,可确认它是为表意、表情、 记事而作。事即文也, 结绳也是为了记事, 这样我们可以判断文字的产生应该从人类的幼年时代就开始了, 经过漫长的狉獉时期,随着人类语言的进步, 陶器的发明, 生存空间的改善, 是否可以说仰韶文化的这些符号是汉文字发展的原始雏形。陶器作为载体的出现, 也是人类开文明史的一个亮点。是否在远古时代, 人类居住的窑洞或其它载体上仍有这些文字性的刻划符号,像岩刻、岩画之类的汉文字产生与形成的线索, 有待于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
第二个阶段,我国文字史上的第一次大转折是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的历史壮举。它奠定了汉文字的基石。我们以秦统一文字作为文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下限, 在秦以前,汉文字如同满天星斗, 传承了众多的著述。根据考古学不断发掘发现的大量古文字材料, 印证了仰韶文化至秦期间, 我国汉文化的高度文明。
我们把秦及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而把六国文字或孔庙的夹壁文称为古文。根据汉武帝时在汾阴掘获的铜鼎和公元1899年王懿荣发现的殷墟甲骨, 构成了我国汉文字研究史中的两大支系, 而周公庙遗址的甲骨文和龙山秦简的发现, 是现代汉文字研究中最新的重大发现。本书所收选的小篆、 甲骨文、钟鼎文是文化遗址或现代艺术创作中使用最多的古文字。
第三个阶段,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汉文字在演变中不断地完善, 文字的书写形式纷然杂出。在某些地方, 一些旧体字、 异体字、繁体字、转注和假借字依然传承。1956年我国大规模的文字改革,是汉文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大转折。使用简化汉字2235个, 并用现代拼音标注其读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采用编码和信息技术, 打破了“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的所谓的“至理名言”。汉文字依然敖立于世界语言文字之林。
本人酷爱中华文字, 也习书法, 虽不成才, 但却深悟汉文字万世不衰,丰孤蕴涵和博大精深。汉文字之著述及其研究资料浩如烟海,但却少有普通民众简捷的今古汉字传承对照和具有现代艺术创新性的读物,特别缺乏常用今古汉字释对资料。故编纂本书, 它是一部普及性的、大众化的文字字汇集成。 旨在帮助今人识读离我们远去数千年的古汉字,虽然它不是一部研究性的古文字书籍, 但它是一部书法家、 画家、雕刻、文物、博物馆、旅游胜地工作人员、装潢、艺术设计人员、大专院校文科师生、文字工作人员需要的普及性读物。本书古字未取拓本, 而用临摹书写对比形式,兼容书法习作,以飨读者,望能给予读者以创新启迪。
由于编者学识浅薄, 虽经努力, 写成此书,然, 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专家、 学者和师友批评指正。

杨允章
2006年11月1日

00序言

文字学之研究, 向来被视为纯粹的“专家之学”, 又以其琐细、 繁难、枯燥而少人问津, 能长期痴迷其中, 潜心研味、 乐此不疲者则更为瘳廖。汉字又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 它不仅具有世界上所有文字的记人叙事、描物写象之基本功能,而它漫长的产生、发展、流变的过程,也集中反映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也使我们的汉字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所涉及,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民俗、风物、哲学,甚至民族性格、 民族精神及各个泛文化的领域, 所以敢于挑战这一领域, 不仅需要深厚的学力, 更需要恒久的毅力。本书作者杨先生允章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尽责于一个学者的工作之余, 旁搜博求, 精心钻研, 终于在古稀之年完成了《常用汉字今古选释》这部书稿, 可谓沤心沥血, 令人感佩。
当然,令人击节叹赏者更在于本书的新意和价值。汉字和发展流变是一个极为复杂漫长的过程, 本书通过对各体汉字的精心选择编排, 形象化地展示了汉字发展流变的历史, 不仅使人耳目一新, 也使人们能体悟到汉字发展的某些内在规律, 这对于科学地规范化使用汉字、促进汉字的改革和发展不无意义。也因为本书具有形象展示和比对的特点, 雅俗共赏,这也就具有了普及性的特点, 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关于汉字的知识,必然会使这部书在更广阔的领域体现出它的价值。文字是承载我们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 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对于继承、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也应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方今之世,是我们民族腾飞的时代, 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 海外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神圣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所吸引, 关注汉字,研习汉字, 也是他们学习和了解古老的中华历史文化的必经之途, 这部书也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些许的帮助。
总而言之, 该书问世, 功德无量, 仅以此为贺。

吕培成
丁亥年新春于陕西师大





常用汉字今古选释[2007][杨允章].zip.001 (17 MB)
常用汉字今古选释[2007][杨允章].zip.002 (15.7 MB)

4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