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1988][陕师大]文字版2023.4.18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 编.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是国家《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编写出一百六十种中外语文词典规划》 (草案)中的一种。 它是一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中型工具书, 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整理、 研究古代典籍使用。
这部词典是继一九七九年完成了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之后着手编写的, 由于省上领导的关怀, 学校领导的重视, 广大群众的支持,经过编写人员的艰苦努力, 于一九八三年七月脱稿。
本词典共收古汉语虚词词头647个,总计词目为1,332条。对所收的虚词, 注了读音; 根据词类划分的标准, 标明了词性; 对每个虚词的含义和语法作用, 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类分析。共列举其用法2,172条。 凡兼有实词意义的虚词, 在附类中列举了其实词的主要义项。对于虚词用法和实词义项, 我们从20余万条古代典籍的例句中, 挑选了6,796条作为书证。这些书证, 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尚书》、 《周易》 , 最晚见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著作。 对所引例句都作了翻译和必要的注解, 生僻的字、 词注了读音。
本词典前有音序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用法索引, 后附古汉语语法提纲、 本词典引用书目表。
由于水平有限, 错误在所难免, 我们殷切期望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

一、 词 头

  1. 本词典共收文言虚词词头647个。

  2. 词头均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
    二、 词 目

  3. 本词典所收的词目, 以文言文中的虚词为主, 兼收了唐以前部分韵文中的虚词, 共1,332条。
    2.本词典所收的词目, 从构词方式分, 有单纯词、合成词。 从词性分, 有代词 (表指示和表疑问的) 、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语气词、 叹词、应对词。此外, 酌量收录了部分词头、词尾、 兼词、熟语和固定格式 (代词中表指示和疑问的词虽是实词, 但是用法不易掌握; 词头、词尾、 熟语、 固定格式或属词的构成成分,或由词组合而成, 均依传统习惯收入本词典) 。
    3.词目用 号标出。
    三、 用 法

1.对所收的词, 先注明词性,再分别用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它们各自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及其词汇意义, 并用同古汉语虚词大致相同的现代汉语虚词对译。若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 不需译出时, 则说明“可不译出” ;不能译出时, 则说明“不能译出”。
2.不同的词,意义、用法相同时,基本上采用了统一的说明文字。
3.有多种语法作用的词, 原则上按代词、 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 语气词、 叹词、 应对词的顺序排列。
4. 有关语法方面的解释,在附录中附有《古汉语语法提纲》。
四、 书 证

  1. 每个虚词的意义、 用法, 都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例句作为书证, 并标明书证出处。 全部书证都用现代汉语作了翻译。 译文前加“——”号, 另行排列。原文所无, 而翻译时必需补出原文没有的部分语意才完整时,补出的词、 语加 号。需要注解的词、 语, 在译文后加 ( ) 号作注。

  2. 书证引自专书注出书名、 篇名。 引自单篇作品的注出作者名、篇名。 书名、 篇名中间用 “·”分开。
    3.书证的排列顺序。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对译顺序排列。 同一对译的各个书证, 按时代先后排列。其中表指示的代词, 按指代的人、事、 物的顺序排列。
    五、 附 类

  3. 对兼有实词意义的虚词, 本词典在详列其虚词义项之后, 附录实词, 仅作辨识虚词和实词的参考, 不尽举实词义项。
    2.对所列举的实词义项,也引用古代典籍中的例句作为书证, 并用现代汉语作了翻译。

  4. 实词按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的顺序排列。
    六、 注 音

  5. 词目后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现代读音。 书证中生僻的字、词,酌情加上注音。

  6. 单纯词中有异读的, 在叙述语法作用及词汇意义前加注读音。用 “读×”表示。

  7. 合成词各音节连写, 熟语各音节分开写,固定格式的注音写为“×……×”或“×……×……”。
    七、字 体

  8. 词头、 词目、 书证、 译文、 注释一般都用简化字、 正体字。但对个别词头、 书名、篇名、人名、地名中简化后容易误解的字, 为便于查对原文, 沿用了原文的繁体字、 异体字。

  9. 简化字依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 异体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0. 繁体字、异体字置于词头之后, 繁体字加 ( )号, 异体字加 号。

  11. 凡词目和书证中的通假字、古今字, 均采用了“用同×”的字样标出。
    八、 标 号

  12. 叙述虚词的意义和语法作用时, 用标号一、二、 三等分项排列。 某一义项还需再说明时, 用1、 2、 3等另行排列。

  13. 某几种义项有相同的说明部分时, 将其共同点提在几种用法之前总说。
    3.书证中用来作证的词, 以及译文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下加“·”号。

  14. 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一律用“——”号, 书名、篇名用《 》号。
    九、 其 他

  15. 本词典正文前有音序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用法索引。

  16. 正文后附古汉语语法提纲、本词典引用书目表。




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1988][陕师大].rar (1.2 MB)

8 Likes

求书,这本书少数民族写的很详细,有没有热心人制作词典,分享一下吧,多谢啦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高文德主编

高产,期待大部头,重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