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本湘乡话的专著

https://cloud.freemdict.com/index.php/s/624n8acaTjBLeXS

仔细看了看,《品味湘乡话》及《湘乡方言》(箫继宗1982年,正中书局)书不错,最出色的是:湘乡话中的不少字词,两个作者不同程度上地给出了正确的原有字词及根源,能够在古典文学作品上找到对应的出处,而不是用音近字代替,如此甚好。从两本书看来,湘乡话有许多古代汉语音读的影子,是值得看看的,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活化石。

湘乡话不但有以上相对较好的专著,还有来自所在及临近地区的大作家作品中带有相近乡风乡语乡调的迹象。古湘乡地区包括现今的湘乡、双峰、娄底、涟源,范围很大,有曾国藩、毛泽东、张天翼及地域相近的作家比如沈从文(凤凰)、黄永玉(凤凰)、周立波(益阳)、黎锦晖(湘潭)等人的作品。

庆幸湘乡话的书面记载尚较完备之余,联想到其他方言区的现今窘况。

现今许多地方的方言没有了以往的生机,连大都市的许多小孩都不讲本地话,只有年纪三、四十以上的人会流利表达的情况下,如有有志的青年才俊或者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投身本地语种的研究,则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言,尤为可贵。

期待能够收集到更多更多语言区专业的相关资料,比如沪语、粤语、长沙话等。

2 个赞

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湘鄉文獻》1-40期(1985年-1993年),由在臺人士編寫。可惜无法下载,也无法在线查看,网址是 湘乡文献-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 (tongxianghuicn.com)

如果有哪位大侠可以阅读的话,能否麻烦提供下账号或者是其中有关湘乡话的文章?

贴个简介。

湘乡话属古楚语。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包括今天的湘乡市,双峰县,娄星区以及涟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韶山大坪乡等地,属于湘中语-湘双小片。据查证,湘乡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是湘语当中比较保守,受官话影响较小的一支,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古全浊舒声字,具有完整的元音高化链,绝大部分地区拥有七个声调,与北部新湘语长沙话有较大差别。

另外,湘乡北部金薮,金石一代通行的是“潭宁话”,属于湘中语-宁韶小片,与湘乡城关差异较大,无法互通,与韶山,上宁乡地区较为相似。

(略)

湘乡话虽属于湘语,但与新湘语有很大的区别。新湘语是以长沙话为代表的,发音以清音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话的侵蚀太大了,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湘语并不是很难懂。

湖南方言中它最难懂 被称为“湖南的外国话”
潇湘晨报,2017

《离骚》中有“凭不厌乎求索”之句,这里“凭”是“足、满”的意思,而湘乡方言里也习惯将“满”作“凭”,例:“这个碗里的水快要凭了”。

——————

话说这个“凭”,我老家的方言也是这个(以前只知道读音,不知道具体哪个字)

1 个赞

箫继宗《湘乡方言》中“顿”的含义与古义一致。查看几大中文词典后,包括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都无“直立或者竖”的释义,唯有《近代汉语大词典》中有,列证来自永乐大典,与湘乡话中“顿”的一个义项本人所举列子释义相同。综合后列入下。

顿:令物直立为顿,如“大家合力把电线柱子顿起来”。

南宋•杨万里《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诗:“秀岭西头凤岭东,周曹略数一千峰。商量没顿新楼处,顿著穠蓝酽紫中”。

又物形或地形直下者,亦称之为顿,取直立义。如“父亲对儿子说,你顿起咯高,帮屋里多做点事咯。”

明•永乐大典戏文《张协状元》第一出:“在路平地尚可,那堪顿着一座高山,名做五矶山。”

柳永词:“把芳容陡顿,恁地轻孤”。陡顿连用,以时间言,湘乡语则言空间。

1 个赞

供参考:

《唐宋词百科大辞典》
顿 dùn
(1)竖立,插。无名氏《绛都春·早梅》:“几度醉吟,独依栏干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单于吹老。便须折取归来,胆瓶顿了。”(5—3743)单(shan)于,又叫小单于,曲调名。胆瓶,长颈大腹的花瓶。

1 个赞

引用箫继宗《湘乡方言》的“湓、凭(繁体字憑)”词条

漢書講洫志:“渤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
師古曰:“湓,湧也”
離騷:“憑不厭乎求索。”
王注:“楚人謂滿為憑。”
湘鄉語中湓、憑同音,pin二聲,謂水滿而溢。

再補:

廣雅釋詁一:“憑,滿也。”
集韻:“憑,滿也。”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