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dlyWiki 格式介紹
簡單介紹一下 Tiddlywiki ,他是一個簡單的 html 檔案,專用於個人筆記
官方有2個版本,分別是 TW2 與 TW5 ,如果只寫了 TW 格式,那就是指新版的 TW5
(為何沒有 TW3、TW4 我也很好奇,不過似乎沒人知道)
TW 格式做法是把全部筆記轉成 JSON 交換格式,然後用瀏覽器 cache 去運作非線性連結,可以跳轉連結、可以橫向連結、可以用tag連結、也可以自訂屬性與關鍵字
如果把它拿來用作電子辭典,比起 MDX 格式的優點有很多
1.不必安裝專用閱讀器,只要是能符合W3C HTML的瀏覽器都能正常使用,PC手機都能直接開啟
2.除了內建RWD,有手機模式,瀏覽器能用的插件都能正常運作,例如繁簡轉換就不用再另外修改
3.提供全文搜索,而且搜索速度飛快,也不限制開頭須完全符合才搜得到,還能自訂搜索條件
4.新增或修改內容很方便,就跟一般使用Word編修文件差不多,還內建了文本編輯器
5.內文除了 HTML 格式,還能支援 Markdown、Katex、CodeMirror、D3 等等格式展示內容
6.可自由將資料匯入匯出,透過JSON交換格式,方便對辭典整合比對與合併等操作
7.上傳至網路空間,直接就是隨用的網路辭典,不必在手機塞一堆MDX檔案就能使用
8.非常多的主題包與插件,非官方有100+以上,也可自己設計,比起醜醜不能改的Mdict好太多
TiddlyWiki 格式轉換
將MDX資料解包後轉換即可
MDX格式
詞頭索引
辭典內文
</>
TW格式
{title:詞頭索引,text:辭典內文}
沒有多餘資訊,就這麼簡單而已
另外MDX支持跳轉詞頭,TW格式也可相容
MDX格式
詞頭索引
@@@LINK=跳轉詞頭
</>
TW格式
{title:詞頭索引,text:"{{跳轉詞頭}}"}
下面使用我之前製作的教育部國語辭典的為範例
將 MDX格式 轉為 TW格式 測試,附上隨錄的測試影片
-
開啟與連結跳轉測試:開啟載入非常慢,但內部連結與跳轉都能正常使用
-
匯入多本辭典測試:同時開啟稍微一點延遲
-
辭典錯字修改測試:MDX格式發現錯誤只能解包修改,但TW格式只要按個按鈕就能修改了
-
繁簡轉換與主題切換測試:瀏覽器基本功能都可以相容正常運作
-
索引關鍵字測試:比MDict搜索更好的是,不限開頭一致才搜尋的到詞彙
-
內文關鍵字測試:速度飛快,跟對索引下關鍵字一樣快,這也是 Tiddlywiki 的優點
TiddlyWiki 格式心得
使用TW格式來充當電子辭典主要有3大缺點
1.匯入資料越多,檔案越大,開啟越慢,我這次測試檔匯入17萬筆資料,單一檔案達到180MB,開啟就要10秒,且使用上出現明顯延遲
2.多部辭典同時開啟很吃Memory,使用MDict + MDX 格式一次查詢20個辭典不用1秒,閱讀體驗好很多
3.TW格式對辭典附帶檔案無法打包成MDD,所以會帶很多零散的圖片,不如包成一個MDD來的簡潔
(雖然TW也有匯入功能,但圖片數量少時才建議匯入,否則使用相對路徑外連圖檔更好,大量圖檔匯入整個檔案會變很大,效能很差)
目前測試6~7萬筆資料以上就會有延遲 (或許是我老PC不夠力)
所以結論是TW格式只適合單一的小型辭典,不能替代 MDict + MDX格式
*最後附上TW的官方Plugin一覽:
Hammer Plugin 可以提供手機操作時用手勢下指令 (例如:往右平滑=跳轉下一個詞條)
XLSX Utils Plugin 可以提供讀取 Excel 檔案的功能
另外非官方的 graph 、 mermaid 與 mindmap 3個 Plugin,還可以將說明文字繪製成各式圖表,實在好用
TiddlyWiki 功能實在太多太豐富,很難全部介紹完
TiddlyWiki 測試結論
單一小型辭典,使用TW格式來製作比MDX格式方便很多~
大型辭典或是需要多部辭典同時查詢時,還是用MDX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