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旗下的刊物(主刊,espresso,1843,商论)大部分我都看过。主刊栏目多,定期更新,也最知名。Espresso短小精悍,很符合它的定位(早晨的一杯浓咖啡)。1843偏文艺,主要讲文化(美食旅游等等),有点像New Yorker,里面有一个long read板块应该是借鉴了The Guardian。商论纯粹是国内环境敏感的产物,政治的东西一概不谈。当然它最大的特色是双语。我曾经拿它做过回译练习,但是发现里面的译文质量堪忧。整篇文章看下来有点senseless,有种为了翻而翻的感觉。不太推荐长时间使用。
总体来说经济学人定位其实有两个,一个是语言(地道精炼,自成体系),一个是内容(较其他外刊言之有物)。这也是经济学人被推上神坛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我觉得里面的语言是很难模仿的,大部分人读下来只能停留于分析结构和单词层面(很多公众号会剖析经济学人)。实话说里面的语言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并不实用,你很难主动运用到口语和写作中。
当然经济学人很好,初读的时候你会惊叹于它的语言。就像你看中文的杂志,看青年文摘都是大白话图个乐呵打发时间,看三联周刊你会惊讶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同时还能用比喻,拟人,反语,渲染等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抒发情感。经济学人就是英文的三联,是严肃媒体(elite media),得辩证看待。严肃媒体看多最后感觉都是套路了。最后贴一张关于外刊的网图。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贴一个之前在公众号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