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问题,“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怎样读?

如题,以前都读 dan4 ,现在怎么都读 shi2 请释疑

1 个赞

不懂。反正读高中时,老师同学一致念dan,没人指出错误 :grinning:
《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到底读啥?_sh (sohu.com)

就讀shí,读dàn肯定是错误的

1 个赞

在这个词典网站,大家收集了词典,怎么不善用呢?

读音没什么可讨论的,查规范词典。大陆用最新的《现汉》,台湾用《国语词典》。

《现汉7》说了:做容量单位的“石”,现代音读dàn,在古书中读shí。

《国语词典》不分古今,都读dàn。

《现汉7》
石 [dàn]
〖量〗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国语词典》
ㄉㄢˋ
量词:(1)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亦称为“公石”。(2)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晁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杝,而建千石钟,万石锘。”

1 个赞

这个恐怕得查中学语文教参,以“统篇版”、“人教版”之类语文教材的读音为准了。
毕竟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们学习的规范,那便是官方的、正式的、权威的规范了。
以前我教孩子“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念作“霞”,结果语文考试扣分了,现在的语文书斜就读如字。
又比如“身无长物”,我一直念“身无丈物”,人家现在也读如字。
你心目中的规范词典,呵呵,不作数!

1 个赞

谢谢耐心解答。

疑问一:

我想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有关“石”(作容量单位)音义的变化脉络(演变轨迹),即《现汉》有关“石”(作容量单位)音义界定是一开始就是“〖量〗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还是从《现汉》某一个版本才开始修订成这样的,继之如果有修订,那修订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如此修订?

疑问二:

《现汉7》中“石”(作容量单位)义项下备注(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中的“古书”如何理解(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吗?)? 其论断“做容量单位的‘石’,现代音读dàn”该作何理解?《马说》古人读什么音?现代人的我们读什么音?

疑问三:

为什么《现汉7》与《国语词典》“石”都有“dàn”的读音,台湾统一读成“dàn”,而大陆却有所区分呢?

中学语文教参,有多少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呢?无非东拼西凑而已,同一篇课文的解读中教参前后内容打架的现象也会时常出现。没有办法,只有唯教参马首是瞻,才能得分,无关对错。这是令人痛心疾首之处。

一石,一担。
不识石字,但知担义。
劳动人民,用担用多了,就出dan音了。

2 个赞

韩愈诗:“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
“石”,有的版本作“硕”。“硕”与“石”中古音同,和“尺”押韵。说明韩愈认为表示这个意思的“石”就读字本音。如果韩愈用“石”字押了“担”的韵,那我支持读dan。

1 个赞

2 个赞

查《康熙字典》

以下信息来自知乎:
在古书中,「石」作量词用,一律读shí。今读dàn 之「石」乃是与「担」(儋、擔)相混所致。《汉书·货殖传》:「奖千儋」。颜师古注:「儋,人儋之也,一儋两罂。」这里的「儋」作为一种计量单位,才是读dàn 之「石」的本字,后也作「擔」,简化为「担」。儋/擔(担)最初是江淮地区的读法,《后汉书·宣秉传》:“自无担石之储。”唐高宗时期,李贤注:“《前书音义》:‘齐人名小甖为儋。’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唐代只是方言的读法,大约明代才扩散,明末清初的《字诂》说:“《说文》百二十斤为䄷,后人省作石。汉以石为俸禄之等,故有‘二千石’之称。今俗用此为儋(都滥切。俗作担,亦非)字,至呼二千石亦如此音,此最鄙谬。”可见当时已经普遍读成担了,但不是正音。清代的桂馥说得很清楚了:“因儋受一石,遂呼石为儋。”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中也是这个说法:“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为一担,可是仍然写作‘石’,于是‘石’在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

4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