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制作编辑词典

有没有小伙伴能教一下如何制作编辑字典;暂时找了几篇教程,但还是想询问一下( ̄▽ ̄)
想通过学习制作编辑词典(偏向于编辑),做出自己想要的词典;
无编程基础:本来想学的,但是安排不出时间且身边无电脑,没办法实操;初步了解这可能会用到编程知识,所以在此告知一下
例如:把这本牛津高阶九删减,只剩英文释义和中文释义,以便于单词背诵(例句和拓展会导致篇幅太长,看起来太累);至于单用中文释义或单用英文释义,弊端太多(-ι_- )

1 Like

你说的这个可以用 CSS 解决,真要编辑的话比较麻烦。

应该换一本词典,比如牛津简明(COD9) 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双解切换 2022-10-18 - #33

1 Like

多谢,但是英文释义的门槛好像有点高( ̄ー ̄)



不是紧接着有中文解释吗?怕什么释义门槛高,应该庆幸又学习了一个生词。COD就是英国人的《现代汉语词典》,跟中国一样,估计主要是中学生在用,不算真的高门槛,应该努力适应这种母语词典的风格。

1 Like

反观牛津高阶双解,那也是母语词典,那释义不简易明了?这不是学不学生词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方便直观明白词;cod有优点,解释的方式(同义替换)丰富,可以帮助记短语;还是多谢推荐这本词典(◦˙▽˙◦)

你说反了,牛津高阶那种刻意用简单词汇释义的方法在母语人士看来是绕来绕去,且不精准的,比如鹅(goose),COD9的释义是:

any of various large waterbirds of the family Anatidae, with short legs, webbed feet, and a broad bill 鹅

OALD8的释义是:

a bird like a large duck with a long neck. Geese either live wild or are kept on farms.鵝

不看中文,OALD8给鹅的定义要想好一会才能大概明白是什么,且不准确,COD用了一些稍难的词,但定义是严谨科学的。

2 Likes

查找了一下,原来牛津高阶是面向英语非母语者的,难怪比cod的释义的词汇要简单,受教了

专门背诵记忆单词,楼主提到的牛津高阶ESL词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前些天有帖子提过stall这个词,大家查一下柯林斯高阶,再对比一下其他非ESL词典,7条释义覆盖单词90%的使用场景和20多条释义覆盖单词99%的使用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去记忆很明显。学习应该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1 Like

您好,这个cod排版挺好看的,请问能把原帖链接发我一个吗

隔壁有 牛津9 简明 无例句 符合楼主要求。就是不知是否还能下载。

3楼那位前辈不是放了吗

1 Like

文件已经不能下载了
找到了https://www.pdawiki.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382&highlight=牛津%2B简明
但经过三楼那位介绍后,更想用cod9了( ̄ー ̄)

1 Like

多谢帮忙,背单词用的词典已解决;但依旧想要学习编辑制作词典包括css(多谢站长的提示),希望大佬们不吝赐教

COD9对于非母语者不算一本友好的词典,用所谓“电报文”的风格释义,力求简短明快,一般也没有例句,但这对母语人士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在尽量小的篇幅内容纳更多的单词,体量小,价格足够便宜,就有市场的niche。牛津那些林林总总的词典里用着顺手的应该是ODE(新牛津)和OALD4(牛津高阶第4版)。ODE是母语词典,收词量大,释义编排合理,也算详尽,经常会给出例句;OALD4是面向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型”词典,解释详细,例句丰富,而且也没有像以后的新版本那样为了迎合初学者刻意搞所谓的“3000词”释义。

3000基本词去释义是什么意思呢?3000词实际上是英美6、7岁儿童的词汇水平,wiki上引一句话:

By age 5, children tend to have an expressive vocabulary of 2,100–2,200 words. By age 6, they have approximately 2,600 words of expressive vocabulary and 20,000–24,000 words of receptive vocabulary. Vocabulary development - Wikipedia

想一下,如果你去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刻意用中国学前班儿童也能听懂的话、词语去解释它里面的6万多个词汇,会有多别扭和词不达意,非要绕来绕去才能把一个成人看来很简单的事物勉强说清楚。这样的“儿童能懂”型词典不是毫无价值,但一个英语学习者如果想更上一层台阶的话,我建议尽快摆脱它们,用OALD4或者母语型词典。

3 Likes

中国大陆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偏低,英语六级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里算英文优秀的了,其需求的词汇量也就是7000-8000左右,这成了很多人一生英文能力的顶峰了(工作后诸事繁忙,无暇学习,又因为年久遗忘等),而英美学生在10岁左右据称就有10000-12000的词汇水平。即使达到10000词汇量,也不足以让你流畅阅读《纽约客》、《纽约时报》,《Jane Eyre》、《Gone with the Wind》,读英文wiki可能都磕磕绊绊。有的英语学习者津津乐道于读懂、精读《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在我看来,《经济学人》故意用的英文比较通俗浅显,篇幅限制等导致报道、论述也表面浮泛,是给那些没什么专业/文化水平却自认为通晓天下事的老板翻阅的,不足为训。

想要流畅地阅读各类英文报刊和书籍,词汇量要求应该大概在2-3万左右,这是一般英美大学毕业生的水平,2-3万也不是什么衍生词汇、动词变形、名词复数等都加入来的注水货,而是你在各种四六级、托福、GRE词表里见到的干货。有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背下GRE词表词汇水平就很厉害,其实它只说明你“考试词汇”强,有不少词汇此后甚至一生都不会再遇到,还有很多你可能会遇到的生词不在GRE词表里。

比较好的词表是“牛津高阶”里收录的那些单词,不过各个版本不一样,越到后来收入的词汇越多。再怎么变化,这些单词应该是英文庞大词库里面的hardcore,也是英美有文化人士普遍认识的。

2 Likes

不是说《The Economist》在它的市场niche里不好,如果你是大忙人,一周内难得抽出时间在早餐桌前想快速了解一下天下事,它应该是很合适的,内容覆盖广泛,文章简短精炼。可是现在是社交网络媒体时代了,有的是及时(即时)的新闻报道,热点问题自有各种媒体的大篇幅深入跟踪报道,一周后再在《经济学人》上看简报和马后炮式的分析评论,它已经是明日黄花了,应该把英语像母语人士那样当作日常工具用(起码在阅读上),对什么感兴趣就马上去查、读相关英文内容,而不是留待某日仔细鉴赏的精美瓷器。

有人说考试英语当中The Economist用得多,那还不是出考题的人为了适配考生的阅读能力,The Economist的文章确实一般篇幅短,容易读懂。

3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