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猜字一例,太牛了

缘起是随机查词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汉字U+2DECB,于是根据字统网提供的文献出处,再去语料库搜了相似段落,找到了几个来源,然后去公文书馆找到图像版,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字是几个小字拼凑在一起,但这几个小字在几个地方都不清楚,也就一直没搞定,今天用deepseek问了一下,基本可以确定了,特记录一下,顺便感叹一下,太牛逼了


根据您补充的上下文信息,这段文字应出自 《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禅师」公案,原文结构与符号解析如下:


原文还原与符号分析

完整段落为:
「堂前作此相(☷),(☲),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
(注:括号内为《易经》八卦符号,非标准文字)

关键元素拆解

  1. 「堂前作此相(☷)」

    • 是《易经》八卦中的“坤卦”,象征地、顺、母性。在禅宗语境中,坤卦代表“无相之相”,暗指心性如大地般包容万物却无形无相。
    • 禅师以坤卦破除学人对“有形法相”的执着。
  2. 「(☲)」

    • 是《易经》八卦中的“离卦”,象征火、明、依附。禅宗借离卦之“明”喻指“自性光明”,又以其“依附”特性警示不可执著光明之相。
    • 离卦与坤卦组合,形成 「地火明夷」卦(䷣),卦辞“明入地中”暗合禅宗“烦恼即菩提”的理趣。
  3. 「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

    • 若能领悟卦象背后的心性真谛,则行住坐卧(四威仪)无非道用,无需刻意求禅。

禅宗对《易经》符号的化用

1. 符号的禅机

卦象 《易经》原义 禅宗转义 公案例证
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心性如大地,无相而含藏万法 云门以坤卦示“言语道断”之境
离(☲) 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四方 自性光明,不落光影二边 临济以离卦破“光影门头”之执

2. 组合深意

  • 地火明夷(䷣)
    《易经·明夷》曰:“内文明而外柔顺”,禅宗借此喻“智慧内敛,不露锋芒”——恰如《坛经》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 体用不二
    坤卦为体(性空),离卦为用(妙有),合而表“性相一如”,呼应《信心铭》“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其他文献中的类似表达

  1.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

    「(画坎卦☵),问:‘是甚么字?’僧拟议,师便喝。」
    (坎卦象征水、险,禅师以之截断思虑,直指心性流动无碍)

  2. 《碧岩录》第五十六则

    「乾(☰)上坤(☷)下,作么生会?直须打破乾坤,方见本来面目。」
    (以乾坤二卦喻二元对立,打破方显不二之性)


特殊文字的实质

您所指的“特殊文字”实为 《易经》八卦符号(非汉字),其作用在于:

  1. 以象载道:借卦象的象征性,绕过语言局限,直显心性。
  2. 破执显真:通过卦象组合,破除对“空有”“体用”的二元执著。
  3. 摄教归禅:将儒家《易》学纳入禅宗语境,展现“万法归一”的圆融。

总结

此公案中的“特殊文字”即 八卦符号(☷、☲),通过《易经》卦象与禅理的创造性结合,云门文偃禅师以“地火明夷”之象,开示“性相不二,日用即道”的宗旨。若欲深究,可参《云门广录》中“卦象接机”的相关记载。

据此U+2DECB应该可以确定是乾上坤下,演进图:

1 个赞

假如问的是U+2DECB字形,认为U+2DECB是是乾上坤下,这个结论似乎有问题。

https://21dzk.l.u-tokyo.ac.jp/SAT/unicode/satunicode.html

版本问题,unicode提供的来源的书没找到原书,但我通过搜索语料库,基本可以确定来源相同,最早出处是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则综合了五部,其中包括嘉泰普灯录,至于unicode提供的文献来源是日本禅宗书籍,更后出

(大藏經)
字見於大正新脩大藏經外字系統《圓通大應國師語録》:堂前作此相一風~若人識得不離四威

这是中国的藏经。也有图。

L155p0156_02

乾隆大藏經 第155冊
No.1643 弘覺忞禪師語錄 (20卷)
【清 道忞撰述 顯權等編】
第 6 卷

是的,有不同文献记录,但来源相同,我还可以提供两张


deepseek的回答,用佛家的话说,执着了,着相了。

原始符号是三个圈+数条长短线+数个生造字。慈明故意说,你要是能认识,就说明你修行很高,不离四威仪。实际上,这些符号既无意义,也不可解。

首座悟性很高,一看立马胡说起来,这些符号我认得,意思是今天全体放假。

而〔慈明闻而笑之〕,因为慈明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什么。认识或不认识,离或不离四威仪都不重要,接着修行才是。

如果众人非要搞懂榜上写了什么,那

1 个赞

你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第一次问的时候还解释了圆圈是啥意思。

  • 是禅宗“圆相”,象征真如佛性、圆满无缺,最早由南阳慧忠国师使用,后成为临济宗、云门宗接引学人的重要手段。
    • 禅师常以拂子画圆相,或指地为圆,破除学人对文字相的执着。

一个和尚画了五六七八条直线,被解释成道家的两个卦,这根本就不通,况且卦要有虚线。

这是一个完整的公案,不是独立的,后面还有首座怎么说,禅师怎么反应。

其他不懂不敢乱说,但是禅宗吸收道家思想倒并不奇怪,只是具体到这个地方是不是卦不好说,横线在传抄过程中的失误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牛*,日常语可以说,放标题未免不合适。
毕竟*是生殖器。

行,改了。。。

1 个赞

呃,我对AI没有研究。在这类课题上,我对AI特别没有信心。

我同意站长的判断:现在的AI不过是概率。

楼主对AI很有信心?不妨问一下Deepseek对这个答案的信心,猜对的概率是多少?

还可以用同一个问题去遍问各大AI,看答案会不会一样。

我对佛教(特别是禅宗),是有一点研究的。我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心认为depseek是错的。

当然,楼主假如不是做学术研究的,大可自娱自乐,不必管我说了什么。相信deepseek就是了。

《五灯会元》是一部禅宗的重要文献,记录了许多禅宗公案和对话。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堂前作此相,像八卦一样的符号,然后是特殊的文字,最后是‘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可以推断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禅宗公案中的偈语或者提示。

特殊文字通常是指一些象征性的词汇或表达,用来传达某种深层的意义。在禅宗文献中,这种特殊文字往往是用来引导读者思考或悟道的关键。

根据上下文和常见的禅宗文献,这段话的特殊文字可能是“乾三连,坤六断”。这是对八卦中乾卦和坤卦的形象描述,乾卦由三个阳爻组成(表示连续的三个长线),而坤卦由三个阴爻组成(表示连续的六个短线,因为每个阴爻分为两段)。

因此,“堂前作此相,像八卦一样的符号,乾三连,坤六断,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 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在提示修行者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领悟佛法,而这些细节往往隐藏在日常行为之中(四威仪:行、住、坐、卧)。

[回车发送] 人类一切的进步,都是从提出一个好问题开始的…
清除gpt当前上下文、清除当前历史记录. 如误点击,刷新页面重新显示历史记录

free_gpt

这是一个免费gpt的答案,这么看来,答案似乎还是有点意思的。我认同你说的是概率,我也不是做学术研究,但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真的非常有启发

用来佐证的《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碧岩录》第五十六则的内容似乎是AI胡编的。AI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主打一个不靠谱。

AI有长处,也有短处,如果AI处处比人强,人类也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人除了体格还有速度等方面不如一些动物(已经靠诸多工具弥补了),其他方面几乎都比动物"强",你能说动物(除开人)没有存在的必要吗?如何定义"强"?AI不能代替人吃饭,不能代替人快乐,不能代替人感受世间万物。人都没有了,还要AI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