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逻辑没有问题,也不是废话。
“之所以……是因为……”是一个常见且正确的句式。
全文检索王力的《汉语语法史》与《中国现代语法》,会发现好几处论述都使用了这个句式。
这里用这个句式也是有道理的。下面尝试解释一下。
先引文
《汉语语法史》中关于“所以”:
“所以”結構,往往用來追問原因或解釋原因。追問原因的“所以”放在從句,即一個複句的上半句,在這種情況下,“所以”前面往往有“之”字,句末往往有“者”字,例如: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墨子·所染》)
桀紂幽厲之所以失措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以此故也。(同上,《尚賢中》)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凡姦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荀子·强國》)
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爲夫玉之少珉之多邪?(同上,《法行》)《中国现代语法》中关于“之”:
联结词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在组合式里①,把次品联结于首品者“之”字。
(A)稍能警省,亦可免沈沦之苦了。(1)
(B)故深得下人之心。(5)
(C)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95)
(D)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静鸽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15)
(E)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63)
(F)宝玉便回明贾母要约秦钟上家塾之事。(8)
可以看出,“之所以”的“之”前省略了次品“我”,原应为“我之所以……是因为……”
与《荀子·强國》中的“凡姦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句式一致,逻辑没有问题。
但是,这句话去掉“之所以”也是完全可以的。那加了到底有什么用呢?
引原句:
之所以没有使用常见的合成生物学一词,是因为在现阶段尚未真正实现从头(from scratch)合成一个新的生物体的合成生物学。
不难看出,这应是在一段文字的末尾所言,正因为前面没有使用“常见的合成生物学一词”,所以最后才要加以解释。
而对于习惯了“常见的合成生物学一词”的大众来说,恐怕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早已默默问了作者无数遍了吧。“你为什么要用非主流译名/专有名词啊!”
——因此,用来追问原因的“之所以”,此刻用在这里,岂不是正合适?
代入一下看到这里的读者,想必他们都会长舒一口气吧,“终于帮我把这句话问出来了!”
这正是修辞中的设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