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g原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飞梧兄已经改版。附上改版的链接: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Wfg原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飞梧兄已经改版。附上改版的链接: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月庶}哥堡置。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东。
《宋史》作「臕哥堡」。
2. 成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乃并渤海以东,过黄{⿰牛垂},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
《史记》作「腄」。
3. 灵山
②(2)山中还有山鸡、{⿰鱼荣}鱼、石耳等动植物及钽、铌、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疑指「蝾螈」?
4. 「{⿱𥫗綦}风镇」当作「纂风镇」。
复核资料:
〖安川堡〗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月庶}哥堡置。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东。
〖校记〗“{月庶}哥堡”,《宋史·地理志》乐州作“臕哥堡”,《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作“膘哥堡”。臕、膘同字。
〖成山〗
〖校记〗“过黄{牛垂}”,《史记·秦始皇本纪》作“过黄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引作“过黄、腄”。
〖{竹綦}风镇〗
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北。
〖校记〗“{竹綦}风镇”,《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作“纂风镇”。
镇隆镇
《大清一统志》载:窦江(鉴江)有东西川两源,至县南合流处窦洞,水中石{⿱吅耳}隆起,形如小船,故名圳隆。
一统志
【竇江】源出信宜縣南流經茂名縣西南支分雙渚,尋復合流。又西南至化州,入羅江。九域志信宜縣有信義,水即此輿地紀勝。潭峩,江源出信,宜思賢嶺下流經城西南輿高源水會成大江通志竇江有東西二源,東川水出,信宜雷公嶺流經中道鎮至縣城南與西水合,西川水即潭峩江源出信宜歐嶺流經舊潭。峩縣至縣南,與東水合,二川合流,是為竇江。又八十里,至府治與鑑江合。
【鑑江】在茂名縣源出縣東北鑑山,其水澄清如鏡,故名西流至縣東北一里,曰上宫灣。崖石高峻,淵深莫測,與府治後,龍井相通,名為龍眼。又繞縣北合竇江,又有下宫灣在縣西觀山之陽大江所經也。
「处窦洞」,入窦江?
「石{⿱吅耳}」,石崖?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磜下乡〗
即今广东省翁源县南磜下。清雍正十年(1732年)于此设巡检司。
〖校记〗见图像本3-325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石癸}下乡”:“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石癸}下镇。清雍正十年(1732)置巡司于此。”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石癸}下乡〗
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石癸}下镇。清雍正十年(1732)置巡司于此。
〖校记〗见图像本新版2-2950。《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磜下乡”:“即今广东省翁源县南磜下。清雍正十年(1732年)于此设巡检司。”
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没查到。悬案?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https://dmfw.mca.gov.cn/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有「磜下」:
地名含义
因为该山山脚有一块礤磜下居住地,故名。
至于是不是「镇」就不好说了。
和另一处「黄{⿰石癸}镇」参看,倒是能确定「{⿰石癸}」是「磜」的讹字。
是旧地名。难怪查不到。词典的讯息滞后了。
翁源县历史沿革
2004年末,撤销磜下镇,并入周陂镇。
http://www.cn56.net.cn/diming/qhb7peunxk-222.html
还好,大部分存储都是靠着微软,所以服务器的钱可以承受
的确如此。如果给《汉文博士》做词典,就不太需要考虑简繁转换的问题。软件可以自动在查询时转换。查询的结果,也可以在复制出来的时候转成简体或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