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eta】漢語大字典(圖文綜版)24.12.20

10.3 糾正了‘𢪏’、‘抇’二形。二形並列,應當長這樣:
【𢪏】字條:
image

从‘日’的字是錯的;从‘曰’的才是正字。此字同‘搰’;‘搰’、‘曰’的韻尾俱是‘-wot’,所以應當以‘曰’爲聲符。

電腦字形:早期中易字庫(SimSun)給 Windows 作的字形曖昧不好區分,方正字庫又繼承了中易的字形。
據 Unicode 提供的信息,‘抇’(U+6287)是陸、港、台的 “核心課程” 的字,而‘𢪏’(U+22A8F)不是,所以 U+6287 必定是正字从‘曰’,否則課程的字是錯的呵呵。

1 个赞

最新的好像沒上傳到位嗎?

1 个赞

unicode15.1都出来了,不知全宋体更新了没

M大,20231003版似乎没有上传成功,目前还是20230925版。

上傳了。

@ad困困
WFG大概一個禮拜發佈。除了v15.1新字,部件檢索也改進了。又優化了大批字形。

5 个赞

讀《後漢書·皇后紀序》至「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佩之響」。查「保阿」,同「保母」,不知道「阿」何解。查「阿」,《漢語大字典》没給出合適義項。
查到《中華大字典·阿》:乳母也。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看來漢大也有失收義項 :smile:
經提醒《汉书·宣帝纪》:「故人下至郡邸獄復作嘗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財物,各以恩深淺報之。」颜师古注引臣瓒曰:「阿,倚;保,養也。」
⑧倚靠。《玉篇·阜部》:「阿,倚也。」《詩·商頌·長發》:「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鄭玄箋:「阿,倚;衡,平也。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為官名。」《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贊》:「保阿傳土,后家世及。」李賢注:「阿,倚也。」宋蘇洵《木假山記》:「雖其勢服於中峯,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漢語大字典收了該項,反倒《中華大字典》的解釋讓人懷疑了。抱歉 :pray:

阿字的相關義項有#12:亲附;近。《廣雅》:“阿,近也。” 引申爲#7:徇私;偏袒;和#6:曲从;阿谀;迎合。
保阿,也叫阿保。辭源有構詞可以參考:阿比、阿黨、阿子、阿母;偏阿、私阿等。

1 个赞

更新10月31号的文件后,字体发生变化了,没有以前好看了,变成了系统默认的字体,我看文件压缩包中只有mdx更新了。

修了‘𠧵’字條。

4 个赞

M大您好,查这个字,说文会出现,“㚖”字,二字是有联系的吗?

據《集韻》:“㚖,或作𠧵。”又曰:“澤,古作㚖。”《玉篇》:“㚖,古文以爲澤字。”
那麼,“𠧵”字,𠧚聲,音尺,如宋刻本出現的俗字“沢”,同“澤”。(今日本用“沢”爲“澤”的簡寫。)

作了些補充:

3 个赞

M大的字典越来越有学术含量了。 :+1:

1 个赞

我只不過提供參考資料。“㚖”(大白澤也)、“皋”(气皋白之進也)、“澤”之間的關係複雜,可以參見段玉裁對“皋”字的注解。

2 个赞

好的,谢谢大神解惑。

紙書‘𨓆’字形是錯的,今正。也修了‘𩅆’、‘丨’字條。

6 个赞

为什么字体会从较粗,唰地变得很细??? 请问字体如何能成粗体?

常见的机制是:
由于默认使用的较粗字体所包含的汉字较少,当碰到不在该字体中的生僻字时,程序会自动 fallback 到另外一个包含汉字较多的字体(如全宋体),而这个备用的字体笔画较细。大型字体制作不易,尤其是汉字字体,不像英文26个字母

谢谢回复解惑。那像一些现成的字典,比如23册版《汉语大词典》的字体,有利用的空间么?

𧗈字( 血辱)
在大字典是第二声

在坛里的unicode全字库里面是第四声

是不是其中一个有错误?

全字庫不提出反切,就不理他。大字典這條音乃伏切,伏字有去聲、入聲二讀。此字《直音篇》音傉,《康熙字典》音肭,都入聲。大字典大概按‘伏’今通讀二聲來標出拼音。

1 个赞